[发明专利]车辆后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8998.0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1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小田桐淳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16;B62D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部 构造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能够提高针对沿车身前后方向施加的载荷的车身的强度及刚性。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内面板(3),其与车身(1)的外面板(2)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形成收容后轮的后轮罩(1e)的一部分;以及车顶侧轨(4),其在车身上部(1b)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内面板(3)形成有:内面板加强筋部(3e),其向车宽方向突出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连接部(3f、3g),其形成在内面板加强筋部(3e)的车身前后方向并与车顶侧轨(4)连接;以及延伸设置部(3h、3i),其与连接部(3f、3g)相比向车身前后方向的至少一方延伸并与车顶侧轨(4)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提高车身后部刚性的构造,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使在上下方向上从车身侧壁部(3)延伸设置的截面帽形状的外面侧加强部件(23)与车顶侧轨(4)连接,从而提高车身后部的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后部车身构造虽然通过设有外面侧加强部件(23)而具有针对来自减震器的载荷的刚性,但存在针对车身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刚性贡献度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提出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针对沿车身前后方向施加的载荷的车身的强度及刚性的车身后部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内面板,其与车身的外面板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形成收容后轮的后轮罩的一部分;以及车顶侧轨,其在车身上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前述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形成有:内面板加强筋部,其在前述内面板上向车宽方向突出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连接部,其形成在前述内面板加强筋部的车身前后方向,并与前述车顶侧轨连接;以及延伸设置部,其与前述连接部相比向车身前后方向的至少一方延伸,并与前述车顶侧轨连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提高针对沿车身前后方向施加的载荷的车身的强度及刚性的车身后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构造的一例的要部侧视图。
图2是示出将外面板拆下后的车身后部的左侧视图。
图3是示出内面板与车顶侧轨的连接状态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4是示出车顶侧轨的侧轨加强筋部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5是示出在右侧的车身侧部配置的内面板加强筋部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6是示出横梁的设置状态的要部立体图。
图7是图2的VIIA-VIIA及VIIB-VIIB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2的VIII-VIII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
1a 车身后部
1b 车身上部
1c 车身侧部
1d 车门开口部
1e 后轮罩
2 外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8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
- 下一篇:程序盒及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