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标志物及其应用和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3719.3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5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旺;王砚凤;轩秋慧;欧阳瑒;赵欣捷;赵春霞;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0;G01N30/32;G01N30/72;G01N33/9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标志 及其 应用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血清样品中小分子代谢物乙醇胺、延胡索酸、亚牛磺酸和肌醇作为组合标志物在制备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有无视网膜病变的试剂盒中的新应用。本发明还涉及检测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试剂盒,通过检测来自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中上述组合标志物的各自相对浓度,基于二元逻辑回归方程计算所述组合标志物变量Prob值以及判断截点值(cut‑off值),判断所述糖尿病患者是否患有视网膜并发症。所述试剂盒可实现高灵敏、高效检测本发明涉及的几种小分子代谢物,且具有检测成本低、重复性好的特点。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辅助糖尿病人群中视网膜并发症诊断,且在早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效果同样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小分子组合标志物在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属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及临床医学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全球性代谢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在逐年增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成人视力障碍及失明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1:Nentwich M M,Ulbig M W.Diabetic retinopathy-ocular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2015,6(3):489.]。通过瞳孔扩大(瞳孔散大)后进行眼底检查以使整个视网膜可视化,可以临床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存在和等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分为背景型视网膜突变期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期,参考198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背景型视网膜突变期又可分为:1期,出现小的出血点或者微血管瘤;2期,已发现的硬性渗出;3期,软性棉絮状的渗出。在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眼底激光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视力丧失。然而,由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视力没有丧失,患者可能会并未注意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去医院对视网膜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威胁视力的变化。目前的临床诊断主要方法为眼底照相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参考文献2:Kollias A N,Ulbig M W.Diabetic retinopathy:earl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treatment[J].Deutsches Arzteblatt International,2010,107(5):75.],该方法具有成本较高,过程繁琐,检查时需静脉注入造影剂,可能会加重有心脏、肾脏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对荧光素钠过敏的患者不适用的特点,针对早期视网膜病变的确诊较为困难的临床问题,开发新的临床诊断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3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液体渍低可视化的面料
- 下一篇:静电放电阻隔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