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的电子机油泵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8827.1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4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贵;陈昊;洪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默新能源科技(济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N13/20 |
代理公司: | 35218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27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箱体 电子机油泵 泵体 法兰连接座 机油回收 进油口 通孔 本实用新型 变速箱 出油口 伸入 连通 电机 安装结构 泵体两端 侧面固定 输出口 低处 紧凑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速箱的电子机油泵安装结构,包括变速箱箱体和电子机油泵,变速箱箱体内部低处形成机油回收槽,变速箱箱体侧面上开设有一个连通机油回收槽的通孔,电子机油泵包括泵体、电机和用于连接泵体与电机的法兰连接座,泵体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法兰连接座上设有连通出油口的输出口,电子机油泵的泵体通过通孔伸入到变速箱箱体内且泵体的进油口与机油回收槽相连通,电子机油泵通过法兰连接座与变速箱箱体侧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油泵的泵体通过通孔伸入到变速箱箱体内且泵体的进油口与机油回收槽相连通,电子机油泵通过法兰连接座与变速箱箱体相固定使得变速箱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的电子机油泵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变速箱的箱体上均会安装一个电动式摆线机油泵来驱使变速箱内的机油循环流动,但是由于现有摆线机油泵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大多设置在油泵的侧面上,因此现有摆线机油泵均需通过一个安装支架固定在变速箱箱体外侧,且摆线机油泵的进油口还需使用一根进油管与变速箱箱体内的机油回收槽相连通,这势必影响了变速箱的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的电子机油泵安装结构,电子机油泵的泵体通过通孔伸入到变速箱箱体内且泵体的进油口与机油回收槽相连通,电子机油泵通过法兰连接座与变速箱箱体相固定使得变速箱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变速箱的电子机油泵安装结构,包括变速箱箱体和电子机油泵,变速箱箱体内部低处形成机油回收槽,变速箱箱体侧面上开设有一个连通机油回收槽的通孔,电子机油泵包括泵体、电机和用于连接泵体与电机的法兰连接座,泵体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法兰连接座上设有连通出油口的输出口,电子机油泵的泵体通过通孔伸入到变速箱箱体内且泵体的进油口与机油回收槽相连通,电子机油泵通过法兰连接座与变速箱箱体侧面固定连接,法兰连接座的输出口与变速箱箱体内部高处相连通,通过电子机油泵能使变速箱内的机油循环流动。
进一步,所述泵体由第一泵和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泵两端的第二泵和第三泵组合而成,第一泵内开设有转子容置孔,转子容置孔内套置有适配的外转子,外转子中偏心设置有能与外转子相互配合的内转子,内转子的轴心处套设有一驱动内转子转动的驱动轴,驱动轴一端连接在第二泵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三泵上且末端穿出第三泵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二泵与第一泵之间设有销孔定位配合结构,第三泵上设有与转子容置孔相适配的、能伸入到转子容置孔中的凸台,第二泵、第一泵和第三泵同轴位置上开设有紧固孔,通过在紧固孔中锁入紧固件能将第二泵、第一泵和第三泵稳固地锁定在一起并保证第二泵、第一泵和第三泵的装配精度,内转子和外转子相互配合形成吸油腔和压油腔,第二泵的端面上开设有连通吸油腔的进油口,第三泵的端面上开设有连通压油腔的出油口,法兰连接座的周向上开设有一与出油口连通的输出口。
进一步,所述驱动轴与第二泵和第三泵的连接处均嵌套有铜衬套以提高驱动轴的耐磨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泵相对第一泵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定位销,第一泵上开设有能与第一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第一泵相对第二泵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定位销,第二泵上开设有能与第二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紧固孔包括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第一紧固孔的紧固件锁入方向设置在第二泵一侧,第二紧固孔的紧固件锁入方向设置在第三泵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紧固孔下端呈敞开状使通过紧固件能穿过泵体并将泵体锁定在法兰连接座上。
进一步,所述法兰连接座轴心处开设有一圆孔,电机的输出轴和驱动轴的末端均伸入到法兰连接座的圆孔内并通过连轴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默新能源科技(济宁)有限公司,未经赛默新能源科技(济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8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减速箱冷油器
- 下一篇:换挡旋钮的自动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