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及具有其的车架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19133.8 | 申请日: | 2019-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1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袁德文;何家兴;陈双喜;黄新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B62D21/09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撞吸能一 体式 结构 具有 车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及具有其的车架和车辆,包括通过横梁连接的两个纵梁,所述纵梁前段分别设置有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与所述纵梁一体成型;所述纵梁内部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内具有加强支架,该加强支架在所述中空腔体内沿所述纵梁的延伸方向延伸,将所述中空腔体分成多个腔室。本实用新型增强了纵梁的强度,使吸能机构与纵梁一体成型,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及具有其的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汽车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便,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的出向活动,然而每年汽车交通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率。面对这一现状,各大车企以及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其中,被动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在汽车发生事故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在碰撞事故中,使车厢变形减至最小,并且要求前舱侵入车厢的侵入量最小,才能最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及具有其的车架和车辆,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包括通过横梁连接的两个纵梁,所述纵梁前段分别设置有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与所述纵梁一体成型;所述纵梁内部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内具有加强支架,该加强支架在所述中空腔体内沿所述纵梁的延伸方向延伸,将所述中空腔体分成多个腔室。
优选地,所述加强支架呈Z字形,将所述中空腔体分割成两个腔室。
优选地,所述加强支架自纵梁后端向前延伸至吸能机构。
优选地,所述纵梁由纵梁上板和纵梁下板配合形成;在靠近动力总成的一侧,所述纵梁上板上设置有C面倒角结构,所述纵梁下板与所述纵梁上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翻边结构。
优选地,所述吸能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两个纵梁上,并且相对所述两个纵梁的后端呈外八字状向前延伸,并且所述吸能机构相对所述纵梁后端向上抬高,抬高的高度值的范围为140mm到160mm。
优选地,所述吸能机构的长度为150mm到170mm,并且所述吸能机构在垂直所述纵梁的方向上设置有波纹凹槽。
优选地,所述纵梁前段设置有冷却模块安装支架,所述纵梁后段设置有碰撞折弯诱导槽,以降低碰撞过程中前舱对车厢的入侵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架,所述车架具有上述任意一种的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纵梁后段设置有连接套管,以通过该连接套管将所述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连接于所述车架上。
本申请再提供一种车辆,其具有上述任意一种车架。
本实用新型增强了纵梁的强度,使吸能机构与纵梁一体成型,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的另一整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纵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纵梁的侧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91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盘造粒机的新型加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体肥研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