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检测的五连杆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3715.0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0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跞;戚放;袁林航;王益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5 | 代理人: | 李艳霞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连杆 平行连杆 压紧装置 压杆 涡轮增压器检测 本实用新型 传动装置 驱动装置 支撑竖板 下端 驱动传动装置 底部固定板 涡轮增压器 自由端运动 传动系统 夹持工件 连杆连接 密封过程 气缸驱动 上端固定 主进气口 自动运行 上端 支撑架 气缸 取放 压紧 敞开 运转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检测的五连杆压紧装置,五连杆压紧装置包括:底部固定板、支撑架、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是一个气缸,用于提供持续的推力驱动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是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平行连杆、第二平行连杆构成的传动系统,末端设有压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固定在支撑竖板上,下端与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连杆、第二平行连杆的下端固定在支撑竖板上,上端与压杆的中部连接;所述五连杆共同运转带动压杆的自由端运动,将涡轮增压器主进气口压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末端完全收回后上方敞开,便于取放被夹持工件。该五连杆压紧装置由气缸驱动,接收信号后自动运行,密封过程无需人工,高效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检测的五连杆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的终检测试设备是按照实际工况模拟进气和出气,然后进行相应的各种性能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出气模拟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性能检测的准确性,而进出气口的密封性又是进出气模拟准确性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检测过程中确保主进气口的密封性,同时也确保主进气口定位的准确性,才能确保其他进出气口的密封性和性能检测传感器相对于工件的位置的准确性。因此,保证主进气口的密封性和定位准确性是涡轮增压器终检设备的关键技术之一。
现有技术中的主进气口密封方式采用的是单点压紧密封和人工定位,一方面单点压紧的密封效果不佳,不能够满足涡轮增压器主进气口不规则形状的密封需求,另一方面人工定位的操作耗时较长,不能够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此外,涡轮增压器主进气口法兰属于表面粗加工的工件,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定位的准确度无法达到机械定位的精度,操作的难度大、效率低。
因此,非常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安装涡轮增压器的辅助检测的系统,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操作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检测的五连杆压紧装置,该五连杆压紧装置包括:底部固定板、支撑架、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底部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架相互垂直;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部固定板上,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传动装置的自由端先向下再向所述驱动装置移动,从而将涡轮增压器的主进气口压紧。
进一步地,该五连杆压紧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斜拉加强筋,用于阻止所述底部固定板与支撑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斜拉加强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部固定板上,所述斜拉加强筋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具体包括:第一连杆,其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另外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旋转连接;第二连杆,其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驱动杆上;压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旋转连接;以及第一平行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底部固定板旋转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压杆的中间部位旋转连接。所述压杆的自由端在所述驱动杆、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一平行连杆的共同作用下,先向下再向所述驱动装置移动,从而将涡轮增压器的主进气口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平行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底部固定板旋转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压杆的中间部位旋转连接,所述第二平行连杆与所述第一平行连杆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具有鱼眼接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通过所述鱼眼接头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旋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驱动杆连接处具有第一U形槽,所述第一U形槽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通孔和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驱动杆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驱动杆连接处具有第二U形槽,所述第二U形槽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四通孔和与第四通孔对应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U形槽设置于所述第一U形槽内,所述驱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U形槽内,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3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