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及其车体碰撞吸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4002.3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6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姜士鸿;闵韩琴;丛立新;张强;孙文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14 | 分类号: | B61G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车体 碰撞 装置 | ||
1.一种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车钩(8)、车钩安装板(1)及车体结构(2);所述车钩(8)包括车钩主体(81)及相对于所述车钩主体(81)吸能伸缩的胀管(82),所述车钩主体(81)设置于所述车钩安装板(1)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结构(2)上具有吸能腔体,所述车钩安装板(1)及所述胀管(82)位于所述吸能腔体内;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吸能腔体内的压缩吸能单元(6)、相对于所述吸能腔体锁止所述车钩安装板(1)的锁止装置(3)、设置于所述车钩安装板(1)与所述压缩吸能单元(6)之间的后退支座(5)及连接所述车体结构(2)与所述后退支座(5)之间的剪切销(4);
所述压缩吸能单元(6)的一端与所述吸能腔体的后板相抵;所述后退支座(5)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吸能腔体内,所述后退支座(5)具有锁止部件及联动结构,所述锁止部件在远离所述车钩安装板(1)后解锁所述锁止装置(3),所述联动结构具有与所述胀管(82)轴向定位的定位结构;在所述胀管(82)带动所述压缩吸能单元(6)的导向管(7)及所述后退支座(5)滑动时,所述剪切销(4)断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3)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结构(2)旋转地梯形块,所述车钩安装板(1)的端面沿靠近所述压缩吸能单元(6)的方向向靠近所述车钩(8)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锁止装置(3)处于锁止状态下,所述梯形块的大端与所述后退支座(5)接触,所述梯形块的一个侧面与所述车钩安装板(1)的端面接触,所述梯形块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锁止部件接触;
在所述后退支座(5)与所述梯形块分离后,所述梯形块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结构(2)旋转并与所述车钩安装板(1)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块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腰位于所述梯形块与所述车钩安装板(1)的端面接触的侧面上;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腰位于所述梯形块与所述锁止部件接触的侧面上;
所述锁止部件为位于所述梯形块与所述车体结构(2)之间的限位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吸能腔体的开口处,用于限制所述车钩安装板(1)滑出所述吸能腔体的限位凸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吸能腔体的开口处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为与所述后退支座(5)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压缩吸能单元(6)的导向管(7),所述导向管(7)套设于所述胀管(82)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腔体的后板上具有供所述导向管(7)及所述胀管(82)穿过的避让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7)的定位结构为阶梯面;
所述胀管(82)的外表面具有能够与所述阶梯面相互配合的轴肩结构。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车钩安装板(1)的两端。
10.一种车辆,包括车体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碰撞吸能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碰撞吸能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40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缝合器的钉盒结构
- 下一篇:一种小学语文拼音格绘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