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驱动系统集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5585.1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0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蕾;何靖;范佳伦;孙纯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H02K5/04;H02K5/22;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张祥骞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减速器 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 电机控制器 电驱动系统 集成结构 连接方式 柔性电缆 金属管接头 电机端盖 电力系统 独立腔体 冷却系统 能量损耗 系统连接 噪声辐射 磕碰 端盖 铜排 电机 老化 容纳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集成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分别容纳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两个独立腔体,且壳体的一端设有电机端盖,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减速器端盖。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与减速器共用一个壳体,提高了整体的刚性,改善了系统的噪声辐射;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之间的冷却系统采用金属管接头的连接方式,能够避免现有技术方案的磕碰老化等失效风险;电机控制器与电机之间的电力系统采用铜排的连接方式,省去了柔性电缆,不仅节约了柔性电缆的能量损耗,还提高了系统连接的可靠性,并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集成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由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三个主要元器件组成,三者都可以自成一体,单独工作。通常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是依靠螺栓连接到一起,电机控制器安装在驱动电机和减速器组成的上方或安装在整车的其他部位,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和减速器之间均无刚性连接;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依靠冷却软管连接,电力系统则依靠柔性线缆连接,这些连接件要求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寿命长,导致这些连接件的成本高。另外,整车的辅助动力器件一般安装在电机壳体上。一方面辅助动力器件的震动会与电机震动叠加,增加NVH风险;另一方面辅助动力系统也是电驱动,其工作时的电磁辐射会与电机控制器和电机的电磁辐射相互叠加,造成EMC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集成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分别容纳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两个独立腔体,且壳体的一端设有电机端盖,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减速器端盖,所述壳体的上方安装有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通过金属管接头相连,所述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的电力系统通过铜排直接连接。
所述的减速器端盖上安装有驻车电机,所述的驻车电机通过线束一与电机控制器相连,电机控制器通过线束二与整车VCU相连,驻车电机的控制器与电机控制器集成为一体,电机控制器给驻车电机提供电源及动作信号。
所述的电机端盖上安装有用于装配空调压缩机的压缩机支架。
所述线束一及线束二的外侧分别包裹有软管一及软管二。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与减速器共用一个壳体,提高了整体的刚性,改善了系统的噪声辐射;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之间的冷却系统采用金属管接头的连接方式,能够避免现有技术方案的磕碰老化等失效风险;电机控制器与电机之间的电力系统采用铜排的连接方式,省去了柔性电缆,不仅节约了柔性电缆的能量损耗,还提高了系统连接的可靠性,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与端盖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驻车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电驱动系统集成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形成分别容纳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两个独立腔体,且壳体1的一端设有电机端盖2,壳体1的另一端设有减速器端盖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5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压气浮轴承磁滞电机
- 下一篇:用于直驱电机的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