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制动系统、制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14101.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4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晖;池海;闫志强;吴仁恩;高宁;叶柏洪;范宇;孙大海;张云廷;吴正雨;王纪文;刘洋;李菲;任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1H11/06 | 分类号: | B61H11/06;B60T17/22;B60T1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平;周永君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制动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列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列车车辆本体内的转换阀、空气制动阀和微机控制机构;
所述空气制动阀响应列车管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排气制动,使列车车辆副风缸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制动阀和转换阀进入列车车辆制动缸;
所述微机控制机构接收一网络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转换阀的开启,以使所述副风缸的空气通过所述转换阀进入所述制动缸;其中,
所述列车管内的压力变化是列车管机械气阀基于一气动指令进行制动导致的,所述气动指令和所述网络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列车的驾驶员操作制动控制器所处的位置确定,所述网络控制指令的执行优先级高于所述气动指令的执行优先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制动控制器,采集所述列车的驾驶员操作制动控制器所处的位置;
制动控制处理器,根据所述位置输出所述气动指令和网络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继阀控制器,根据所述气动指令控制所述列车管机械气阀开闭。
4.一种列车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一网络控制指令控制列车车辆的转换阀开启,使列车车辆副风缸的空气通过所述转换阀进入列车车辆的制动缸;
同时向列车管机械气阀发送一气动指令,以使列车车辆的空气制动阀响应于列车管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排气制动,进而使副风缸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制动阀和转换阀进入制动缸;其中,
所述网络控制指令的执行优先级高于所述气动指令的执行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所述列车的驾驶员操作制动控制器所处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输出所述气动指令和网络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气动指令控制所述列车管机械气阀开闭。
6.一种列车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列车车辆的空气制动阀响应于列车管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排气制动,使列车车辆副风缸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制动阀和转换阀进入列车车辆的制动缸;
列车车辆的微机控制机构接收一网络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转换阀的开启,以使所述副风缸的空气通过所述转换阀进入所述制动缸;其中,
所述列车管内的压力变化是列车管机械气阀基于一气动指令进行制动导致的,所述气动指令和所述网络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列车的驾驶员操作制动控制器所处的位置确定,所述网络控制指令的执行优先级高于所述气动指令的执行优先级。
7.一种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列车车辆本体,以及对应设置在所述列车车辆本体内的列车制动系统,所述列车车辆本体包括制动缸和副风缸,所述列车制动系统包括:转换阀、空气制动阀以及微机控制机构;
所述空气制动阀响应于列车管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排气制动,使列车车辆副风缸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制动阀和转换阀进入列车车辆制动缸;
所述微机控制机构接收一网络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转换阀的开启,以使所述副风缸的空气通过所述转换阀进入所述制动缸;其中,
所述列车管内的压力变化是列车管机械气阀基于一气动指令进行制动导致的,所述气动指令和所述网络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列车的驾驶员操作制动控制器上所处的位置确定,所述网络控制指令的执行优先级高于所述气动指令的执行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制动系统还包括:
制动控制器,采集所述列车的驾驶员操作制动控制器所处的位置;
制动控制处理器,根据所述位置输出所述气动指令和网络控制指令;以及
中继阀控制器,根据所述气动指令控制所述列车管机械气阀开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41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酯长丝仿棉面料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桁架阳角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