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19419.5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3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葛啸虎;姜交华;戚康艺;李学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073 | 分类号: | C12N5/073;C12N5/07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清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间充质 干细胞 培养 | ||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该培养基由如下成分组成: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聚乙烯醇、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转铁蛋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人Wnt‑3a蛋白、重组人纤连蛋白、重组人层黏蛋白、L‑谷胱甘肽、L‑抗坏血酸、β‑巯基乙醇、乙醇胺、Pluronic F‑68、Tween 80、胆固醇、腺嘌呤、亚硒酸钠、基础培养基。本发明发现聚乙烯醇可替代无血清培养基中血清白蛋白的载体作用,有效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其性能比血清白蛋白更稳定,可有效解决干细胞增殖与传代能力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干细胞及其代表的再生医学领域研究近二十年来不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引发了人们对干细胞技术产业化及临床应用的高度重视。截止到2019年,全球已有16款干细胞产品上市,其中间充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由于具有多种优点而成为产品最多,发展最为迅猛的干细胞类型。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是一类非造血干细胞,其广泛存在于骨髓、皮下脂肪、骨外膜、肌肉、滑膜、滑液、肝脏、外周组织、脐带、脐带血及胎盘等组织。MSCs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可在体外培养扩增,不仅能够支持造血干细胞的生长,还具有免疫调控的作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在体外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神经、心肌、内皮和脂肪等,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因此,MSC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是细胞替代治疗和组织工程的首选种子细胞,是移植领域和自身性免疫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行业内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可临床应用的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技术与产品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中,大量种子细胞的获取往往需要通过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收获来实现。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使用有血清培养基或无血清培养基。血清培养基大都含有动物血清,如最为常见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FBS成分复杂且含有异种蛋白质,容易携带病毒或被支原体感染等。另一方面,FBS批间差异较大,来源不稳定,对体外大规模扩增MSCs工艺影响较大。目前有研究表明,MSCs在培养过程中会吞噬培养基中的蛋白质,培养基中含有牛血清白蛋白,可以使受者体内产生抗牛白蛋白抗体引起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或者尤其是在重复输注MSCs治疗后失效。因此,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及企业开始研发FBS的替代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94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