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极管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6386.0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8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肖霆;柳思奇;姜钰梁;陈雪亮;宋星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473;H01L25/07;H02M1/00;B63H21/17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极管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极管模块,包括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立柱、下压横梁和上压横梁,下压横梁和上压横梁之间为多个冷却水包和二极管串接形成的二极管阀组,冷却水包的进出水嘴通过塑料软管与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上的塑料水嘴相连,上压横梁上平行设置有二极管蝶形弹簧组件和原动齿轮传动组件,所述的二极管蝶形弹簧组件包括传力压杆、从动齿轮压杆和传动齿,所述的原动齿轮传动组件包括旋转杆和与从传动齿啮合的原动齿轮,原动齿轮的齿数比传动齿轮少;本发明只需将二极管蝶形弹簧组件放置在压装机上受压和保压,然后在工装装配时将压力传导到二极管阀组即可,无需整体压装,压装和安装工艺简单易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功率电力推进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压装式二极管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环境保护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现代船舶特别是远洋船舶因吨位大,推进功率大等原因,传统的化石燃料使得船舶的污染非常严重。有资料显示,传统柴油机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造成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十分惊人,一吨柴油燃烧可产生三吨以上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作为当前国际海事组织(IMO)控制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手段,其数值越低代表船舶碳排放量越低,到2025年,IMO要求船舶EEDI指数需低于基线30%。因此传统推进系统会逐步被变频电力推进系统代替,而该系统中会大量应用大功率二极管这一器件,高效、可靠的大功率二极管模块将受市场青睐。
目前市场出现的大功率二极管模块主要面临压装工艺复杂,需整列二极管阀组和工装一起上压装机压装,生产难度大,效率低;压装工装往往不含集水器,集成度不高,功率密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大功率压装式二极管模块,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压装工装生产难度大,集成度低,外观不够美观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极管模块,包括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立柱以及连接在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之间的下压横梁和上压横梁,所述的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内有流道,流道的开口处安装宝塔接头和塑料水嘴,所述的下压横梁和上压横梁之间为多个冷却水包和二极管串接形成的二极管阀组,冷却水包的进出水嘴通过塑料软管与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上的塑料水嘴相连,二极管阀组底部与下压横梁之间设置有受压下锥体,所述的上压横梁上平行设置有二极管蝶形弹簧组件和原动齿轮传动组件,二极管蝶形弹簧组件用于对二极管阀组进行压力的传导和保持,所述的二极管蝶形弹簧组件包括传力压杆和设置在传力压杆上的从动齿轮压杆,所述的从动齿轮压杆外圆周设置有传动齿,所述的从动齿轮压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上压横梁中心处,所述的传力压杆下侧有与受压下锥体对应的均压上锥体,均压上锥体位于二极管阀组顶部,所述的原动齿轮传动组件包括旋转杆和设置在旋转杆上的原动齿轮,所述的原动齿轮与传动齿啮合且齿数少于传动齿。
所述的一种二极管模块,其二极管蝶形弹簧组件还包括安装在从动齿轮压杆下端螺纹柱上的自锁螺母以及设置在传动齿下方的蝶形弹簧,蝶形弹簧设置在传力压杆上,所述传力压杆上端的螺纹柱安装有位于从动齿轮压杆上方的防松螺母和平垫。
所述的一种二极管模块,其原动齿轮通过键与旋转杆连接,旋转杆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原动齿轮限位的轴用弹性挡圈,可使用套筒扳手来驱动旋转杆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原动齿轮同轴转动。
所述的一种二极管模块,其右支撑立柱上设置有带孔旋转限位器,所述的旋转杆穿过所述的孔中。
所述的一种二极管模块,其二极管阀组还包括绝缘格栅和铜排。
所述的一种二极管模块,其传动齿和原动齿轮的齿轮比为5:1,原动齿轮旋转360°带动从动齿轮压杆旋转72°,这样可以提高压力传导的精度,不至于对二极管阀组造成过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6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自助金融服务设备的挡卡机构
- 下一篇:扩口试验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