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7116.0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罗久飞;萧红;曾柯;冉超;庞云伟;周伟;谢海琼;冯松;赵善国;谢观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47 | 分类号: | E21B47/047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陈栋梁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管柱 声场 特性 油井 液面 深度 探测器 | ||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属于石油生产中井下深度测量技术领域,包括管接头、泄压部件、外壳部件、扬声器部件、密封顶盖部件、信号处理装置;管接头通过细牙螺纹与泄压部件联接,泄压部件与外壳部件通过细牙螺纹联接,外壳部件与扬声器部件通过细牙螺纹联接,密封顶盖部件通过细牙螺纹与扬声器部件联接,密封顶盖部件与信号处理装置通过螺栓联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油井内部管柱声场的特性,测得油井中液面高度,为油井作业提供相关数据支撑。此外,本发明结构紧凑,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于各种复杂的油井测量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生产中井下深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声波测量生产油井深度探测器。
背景技术
石油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石油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加快,我国石油化工业规模实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已经跻身于世界石化大国的行列,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开采、石油化工、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等石油工业体系。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目前主要采用有杆泵进行抽油作业,因而抽油泵在油液中的下沉深度是采油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泵下沉深度过小,会影响机械的性能,下沉深度过大,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增加开采成本。同时,液面深度也会随着开采作业而不断动态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实时掌握油井动液面的准确深度,进而合理安排开采计划,提高生产率。
目前,在已有的油井动液面测量技术中,基于回波法的测量装置都存在脉冲信号能量衰减快,噪声干扰大等缺点,因而在复杂工况下难以对液面深度进行有效测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能够有效的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并有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其包括:一套管,还包括与套管通过粗牙螺纹相联接的套管接头(1)、套管接头(1)的上端通过细牙螺纹与泄压部件(2)连接;泄压部件(2)的上端通过细牙螺纹与外壳部件(3)连接;外壳部件(3)的上端通过细牙螺纹与扬声器部件(4)连接;扬声器部件(4)的上端通过细牙螺纹与密封顶盖部件(5)连接;信号处理装置(6)通过4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螺栓与密封顶盖部件(5)连接,套管接头(1)用于连接油井套管,泄压部件(2)用于油井套管泄压,扬声器部件(4)用于发出声波信号,密封顶盖部件(5)用于对探测器进行密封与安装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6)用于生成特定声信号与处理拾音器接收的信号,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通过信号处理装置(6)产生声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由扬声器部件(4)发出声波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装置(6)处理拾音器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计算得到油井动液面深度;
所述泄压部件(2)包括泄压部件小管口(19)与泄压部件大管口(20),泄压部件(2)的内部管径过渡采用斜面(18)过渡,泄压部件小管口(19)与泄压部件大管口(20)内径之比为0.55,泄压部件(2)中间沿圆周均匀分布四个泄压孔,分别联接第一泄压螺栓(21)、第二泄压螺栓(22)、第三泄压螺栓(23)和空心泄压螺杆(24),空心泄压螺杆(24)底部有一个圆锥面与泄压锥柱(25)接触,泄压锥柱(25)通过锁紧杆(27)固定在泄压调节盘(28)上,空心泄压螺杆(24)顶部与泄压锥柱(25)通过螺纹联接,锁紧螺帽(26)通过螺纹与空心泄压螺杆(2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部件(3)内表面圆周上均匀分布安装4个软壳卡子(11;12;13;14),用于将软壳(16)卡住,每个软壳卡子(11;12;13;14)内分别安装有拾音器(7、8、9、10);拾音器(7、8、9、10)包括拾音器信号线(17)和拾音器网罩(15),拾音器网罩(15)朝套管接头(1)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