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7116.0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罗久飞;萧红;曾柯;冉超;庞云伟;周伟;谢海琼;冯松;赵善国;谢观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47 | 分类号: | E21B47/047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陈栋梁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管柱 声场 特性 油井 液面 深度 探测器 | ||
1.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管,还包括与套管通过粗牙螺纹相联接的套管接头(1)、套管接头(1)的上端通过细牙螺纹与泄压部件(2)连接;泄压部件(2)的上端通过细牙螺纹与外壳部件(3)连接;外壳部件(3)的上端通过细牙螺纹与扬声器部件(4)连接;扬声器部件(4)的上端通过细牙螺纹与密封顶盖部件(5)连接;信号处理装置(6)通过4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螺栓与密封顶盖部件(5)连接,套管接头(1)用于连接油井套管,泄压部件(2)用于油井套管泄压,扬声器部件(4)用于发出声波信号,密封顶盖部件(5)用于对探测器进行密封与安装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6)用于生成特定声信号与处理拾音器接收的信号,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通过信号处理装置(6)产生声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由扬声器部件(4)发出声波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装置(6)处理拾音器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计算得到油井动液面深度;
所述泄压部件(2)包括泄压部件小管口(19)与泄压部件大管口(20),泄压部件(2)的内部管径过渡采用斜面(18)过渡,泄压部件小管口(19)与泄压部件大管口(20)内径之比为0.55,泄压部件(2)中间沿圆周均匀分布四个泄压孔,分别联接第一泄压螺栓(21)、第二泄压螺栓(22)、第三泄压螺栓(23)和空心泄压螺杆(24),空心泄压螺杆(24)底部有一个圆锥面与泄压锥柱(25)接触,泄压锥柱(25)通过锁紧杆(27)固定在泄压调节盘(28)上,空心泄压螺杆(24)顶部与泄压锥柱(25)通过螺纹联接,锁紧螺帽(26)通过螺纹与空心泄压螺杆(2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3)内表面圆周上均匀分布安装4个软壳卡子(11;12;13;14),用于将软壳(16)卡住,每个软壳卡子(11;12;13;14)内分别安装有拾音器(7、8、9、10);拾音器(7、8、9、10)包括拾音器信号线(17)和拾音器网罩(15),拾音器网罩(15)朝套管接头(1)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7、8、9、10)分别安装在外壳部件(3)的内壁底端凸缘对应处的软壳卡子(11;12;13;14)上,四个拾音器(7、8、9、10)的管径长度占外壳部件(3)的内径的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软壳(16)包裹住拾音器信号线(17)和拾音器网罩(15)的4/5部分;软壳(16)竖直部分底端通过过盈配合联接在软壳卡子内,并固定于外壳部件(3)的内壁,软壳(16)竖直部分顶端完全通过外壳部件(3),分别穿过对应的扬声器外壳小孔(33、34、35、36),之后拾音器(7、8、9、10)的拾音器信号线(17)分别与电路板接口(39)上的导电柱对应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部件(4)包扬声器主体(29)、圆环磁石(30)、扬声器主体定位盘(31)及扬声器部件壳体(32),圆环磁石(30)与扬声器主体(29)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紧密连接,连接时扬声器主体(29)竖直朝下,使得扬声器主体(29)发出的声波能够沿着竖直朝下的方向传递,扬声器主体(29)底部有四个定位槽,扬声器主体定位盘(31)上有四个定位柱,连接时扬声器主体定位盘(31)的定位柱对应卡在扬声器主体(29)四个定位槽内,对扬声器主体(29)进行周向定位,扬声器主体定位盘(31)与扬声器部件壳体(32)通过螺纹联接,磁石定位环(37)通过螺纹与扬声器部件壳体(32)连接,磁石定位环(37)与圆环磁石(30)通过磁力联接,从而固定扬声器主体(29)的竖直位置,扬声器主体(29)上的信号线沿着扬声器部件壳体(32)内的凹槽联接到电路板接口上的导电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1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