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衬底光电混合集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1229.1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8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隗娟;刘丰满;曹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1L21/50;H01S5/0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底 光电 混合 集成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衬底光电混合集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结构包括:硅光芯片,具有光芯片传输线层及与该光芯片传输线层相连接的引脚,且该硅光芯片无衬底;电芯片,倒装贴装于该硅光芯片上,该电芯片与该硅光芯片通过一光电芯片互连层电性相连;塑封层,覆盖于电芯片周围;过孔,其两端分别连接光芯片传输线层和表面/底面金属焊盘;以及,该表面/底面金属焊盘,设置于硅光芯片和/或塑封层的外表面。本发明提供的该无衬底光电混合集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无需进行TSV工艺,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成品率;消除了硅衬底寄生参数的影响,可以有效改善硅光器件的高频性能;对于边耦合方式,无需制作悬臂梁结构便可实现较高的耦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子集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衬底光电混合集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摩尔定律的进一步发展,芯片尺寸越来越小且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从而对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电互连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损耗、延时、反射、串扰、电源噪声、重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它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光互连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时、抗电磁干扰等优点,使其可以满足互连网络对传输带宽、传输速率以及功耗等性能的高要求,因此,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来传输,无疑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目前,单个硅基光学器件,包括激光器、调制器和探测器等,以及单个硅基电学器件,包括驱动器、跨阻放大器等,均可以成功制备出来,而且性能良好。但是如何在不影响这些光电子器件功能的情况下,将它们集成在一起,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打线方式引入的寄生电感对电路高速性能的影响,通常会采用垂直集成结构,即将光电芯片进行三维堆叠,通过倒装方式集成在一起。其好处是:存储容量的倍增、互连线长度显著缩短、信号传输得更快且所受干扰更小、尺寸和重量减小数十倍,并且通过将器件层堆叠提高了实际集成度。缺点是:硅光器件衬底的寄生参数较大,会影响硅光器件的性能,而且高深宽比的硅光穿过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s,TSV)工艺复杂,成品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衬底光电混合集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在一方面,该无衬底光电混合集成结构包括:
硅光芯片,具有光芯片传输线层及与该光芯片传输线层相连接的引脚,且该硅光芯片无衬底;
一些实施例中,该硅光芯片是调制器芯片或探测器芯片,进一步地,包括:
顺序连接的埋氧层、顶硅层和二氧化硅包层,且在其内设置有欧姆接触区域;
光芯片内部过孔,其两端分别连接硅光芯片的欧姆接触区域和光芯片传输线层;以及
所述引脚,接入光芯片的电信号。
电芯片,倒装贴装于该硅光芯片上,该电芯片与该硅光芯片通过一光电芯片互连层电性相连,一些实施例中:
该电芯片是驱动芯片或跨阻放大器芯片;
该光电芯片互连层为:
硅光芯片的引脚与电芯片的引脚直接键合;
硅光芯片的引脚与电芯片的引脚通过焊球互连;或
电芯片与硅光芯片晶圆进行键合;或
电芯片晶圆与硅光芯片晶圆直接键合。
塑封层,覆盖于该电芯片周围;
一些实施例中,该塑封层的高度与所述电芯片平齐,该塑封层的材料是环氧树脂、环氧有机硅杂物或有机硅。
过孔,其两端分别连接光芯片传输线层和表面/底面金属焊盘;
一些实施例中,该过孔的填充材料为铜,过孔设置于硅光芯片内部或设置于塑封层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1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AP防无线DOS攻击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鱼苗养殖池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