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2296.8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7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闫凤军;李保民;费冬青;王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翊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33/08 | 分类号: | B64D33/08 |
代理公司: | 32315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翼 散热孔道 支撑臂 发动机气缸 电机定子 冷却水套 水箱 散热系统 水泵 增加动力系统 水泵出水口 水冷却系统 无人机飞行 定子外壳 动力系统 混合动力 冷却系统 驱动电机 循环回路 出水口 进水口 热负荷 散热 发动 应用 | ||
1.一种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包括机舱、旋翼支撑臂(12)、发动机、旋翼驱动电机(11),其特征是,所述发动机上设有发动机气缸冷却水套(1),旋翼驱动电机(11)的定子外壳(8)上设有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旋翼支撑臂(12)上设有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
所述机舱上设有相连接的水箱(4)、水泵(5);
所述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的出水口与水箱(4)通过管道相连接;
所述水泵(4)出水口与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进水口之间设置发动机气缸冷却水套(1)、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
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水箱(4)、水泵(5)、发动机气缸冷却水套(1)和/或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形成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发动机气缸冷却水套(1)、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串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发动机气缸冷却水套(1)、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并联设置,并联设置的发动机气缸冷却水套(1)、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上分别对应设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均采用截面为半圆的2mm薄壁铝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环绕在电机定子外壳(8)外周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环绕在旋翼支撑臂(12)外周壁上。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应用方法具体为:
首先,在水泵的作用下,水箱中的冷却介质流经发动机气缸冷却水套(1)和/或电机定子散热孔道(2),此时冷却介质与发动机气缸和/或电机定子进行热交换,此时冷却介质温度升高,发动机气缸和/或电机定子温度降低;
其次,在水泵的作用下,冷却介质到达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借用无人机工作时旋翼桨叶旋转产生的向下气流,向下的气流对旋翼支撑臂散热孔道(3)中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介质温度降低,降温后的冷却介质回到水箱,进行下一次循环。
9.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水冷却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发动机气缸上设有温度传感器(6)、主控制器,温度传感器(6)、水泵(5)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接;
当热敏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值大于95℃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转速为1000-1300rpm;
当热敏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值小于80℃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转速为500-800rpm;
当热敏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值为80℃-95℃,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转速为800-100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翊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翊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22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逐级分离的无人机动力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飞机飞行控制板的布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