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图像信息的物体接触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5363.2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8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衍;俞云松;许杭;袁玉华;周建仓;王海萍;孙璐;姜胜男;朱飞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11 | 分类号: | G06T7/11;G06T7/194;G06T7/215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图像 信息 物体 接触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图像信息的物体接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完成深度图像信息采集:由深度图像摄像头,获取原始深度图像信息;
(2)物体分割:将物体分为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并分别进行分割,包括如下子步骤:
(2.1)运动物体分割:运用背景去除算法实现前景运动物体提取;
(2.2)静止物体分割:使用深度图像的分水岭算法对静止物体做分割提取;
(3)待测物体识别:通过人工智能从步骤(2)中分割出来的物体中识别出待测物体;
(4)待测物体的接触识别,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1)待测物体被部分遮挡或未遮挡时,直接利用连通域分析方法进行待测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识别;
(4.2)待测物体被完全遮挡时,运动的待测物体利用该物体在被完全遮挡之前的部分遮挡或未遮挡状态的接触识别结果来判别运动的待测物体被完全遮挡时的接触关系;静止的待测物体利用遮挡静止的待测物体的运动物体的深度值减去未被遮挡时静止的待测物体所在位置深度值,获得深度偏差量;当深度偏差量小于遮挡判断阈值时,判定静止的待测物体与遮挡静止的待测物体的运动物体存在接触关系;所述的遮挡判断阈值为深度图像摄像头最小分辨单位的1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深度图像摄像头包括双目摄像头,结构光摄像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背景去除算法为混合高斯模型算法,核密度估计算法,ViBe算法或背景差分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静止物体还通过主动预标记的方法实现识别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53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