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6697.3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5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文彦东;黄智昊;刘志强;王大志;段立华;张颖;宋佳茵;暴杰;尹相睿;刘佳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机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其中,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系统包括减速器、电机、电机控制单元、断开控制单元和整车控制单元,电机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输出轴分别连接于减速器的输入端。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方法使用上述的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系统。本发明中,电机断开后,再次连接之前,电机预调速的动作可以缩短闭合时间,减小结合时的冲击,有效缩短了车辆动力中断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驾驶控制的舒适性和可靠性,电机调速进入目标转速范围内之后,只用一个电机维持转速,而另一个电机处于随动状态,避免了两个电机同时调速时,电机的输出轴受内力而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有多种构型,按照电机在传统动力总成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P0(position 0)、P1、P2、P3、P4以及它们的组合,如P04,P13和P24等等,目前较为常见的构型是P0构型,即由一个皮带式起动发电机(belt starter and generator;BSG)和发动机的前端轮系耦合,BSG电机由于其距离车轮的传动链较长,主要依靠回收发动机端的制动能量,节油率一般不超过12%。如需进一步提高节油率,则需要将电机系统尽可能接近轮端,并加大制动回收功率。与同变速箱一体化集成的P2.5或P3构型相比,P4构型的大功率电后桥制动能量回收效率更高,回收能力更强,不需要改动变速箱,总成更容易平台模块化,并可实现附加的四驱功能提升整车品牌溢价能力,综合节油能力可达到23%以上。在P4构型的电驱桥中,一般是由一个驱动电机、一个逆变器和单速比减速器构成,这种构型的优势是系统结构易于集成、控制容易,但劣势是不支持高车速,车速较高时,由于速比较大,导致电机转速接近极限转速,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安全,通常限制最高车速,其次是高速行驶时,驱动电机无法从传动系中断开,导致较大的空载损耗,缩短了整车续驶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能够降低能量损耗,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系统,包括: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上设置有断开装置;
电机,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分别连接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
电机控制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控制单元和第二电机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和转矩的输出,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能够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和转矩的输出;
断开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断开装置,能够控制所述断开装置的闭合或断开,以控制所述电机与传动系机械连接的通断;
整车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单元和所述断开控制单元,能够向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单元发出控制模式、转速和转矩的控制指令,以及向所述断开控制单元发出断开和闭合的指令。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方法,使用上述的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系统,包括:
步骤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车辆达到设定的断开车速时,控制断开装置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
步骤二、电机转速降低;
步骤三、当车辆的车速降到预调速起点车速时,调节电机的转速至预调初始转速;
步骤四、当车辆的车速降到预调速终点车速时,计算得到电机的匹配转速为预调起点转速,以预调起点转速为目标转速调节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
步骤五、在电机的转速调节过程中,车辆的车速继续下降,根据车辆的实时车速调整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目标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6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