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9336.1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煜琨;孙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04 | 分类号: | C23C14/04;C23C14/08;C23C14/1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善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0 | 代理人: | 康艳青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制备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在壳体的基底上形成遮蔽保护图案层;其中,所述遮蔽保护图案层,遮蔽所述基底的第一区域,且显露所述基底的第二区域;在覆盖所述遮蔽保护图案层的所述基底之上,通过PVD方式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类膜层;在形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膜层之后,去除所述遮蔽保护图案层;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类膜层的所述基底上,通过PVD方式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类膜层;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膜层覆盖所述第一类膜层和所述基底的第二区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单纯地通过硬件性能方面的提升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移动终端壳体表面进行处理,使得移动终端壳体表面呈现多样化的效果,成为解决移动终端日趋同质化的途径之一。
目前,对于移动终端的壳体表面处理工艺较为单一,使得其壳体呈现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相对有限且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高集成度手机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壳体的基底上形成遮蔽保护图案层;其中,所述遮蔽保护图案层,遮蔽所述基底的第一区域,且显露所述基底的第二区域;
在覆盖所述遮蔽保护图案层的所述基底之上,通过PVD方式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类膜层;
在形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膜层之后,去除所述遮蔽保护图案层;
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类膜层的所述基底上,通过PVD方式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类膜层;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膜层覆盖所述第一类膜层和所述基底的第二区域。
可选地,所述在覆盖所述遮蔽保护图案层的所述基底之上,通过PVD方式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类膜层,包括:
基于所述遮蔽保护图案层,通过PVD方式形成堆叠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类膜层;其中,不同所述第一类膜层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处理效果,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所述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类膜层的所述基底上,通过PVD方式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类膜层,包括:
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类膜层的所述基底上,通过PVD方式形成堆叠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类膜层;其中,不同所述第二类膜层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处理效果,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可选地,不同所述第一类膜层的材质相同且厚度不同,不同厚度的相同材质的所述第一类膜层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干涉处理效果;
或者,
不同所述第一类膜层的材质不同,不同材质的所述第一类膜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可选地,不同所述第二类膜层的材质相同且厚度不同,不同厚度的相同材质的所述第二类膜层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干涉处理效果;
或者,
不同所述第二类膜层的材质不同,不同材质的所述第二类膜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形成有所述第二类膜层的所述基底上,形成功能层;其中,所述第一类膜层和所述第二类膜层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其中,所述功能层的作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遮挡外界光源向所述壳体内的功能元件发射的光线;
或者,
用于遮挡外界向所述壳体内的功能元件发射的电磁波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9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