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行星盘变速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1034.0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9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沈万伦;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万伦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8;F16H61/04;F16H6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魏鹏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铜梁***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盘 分度圆 输出轴 输入轴 主动行星齿轮 被动齿轮 行星齿轮 主动齿轮 变速箱 外切圆 转动套 燃油经济性 挡位 相切 | ||
1.一种双行星盘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2)、输出轴(17)、主动行星盘(9)和被动行星盘(16);
主动行星盘(9)转动套设在输入轴(2)上,被动行星盘(16)转动套设在输出轴(17)上;
输入轴(2)上固定有主动齿轮Ⅰ(3)、主动齿轮Ⅱ(4)和主动齿轮Ⅲ(5);
主动行星盘(9)上固定有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Ⅰ(45)、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Ⅱ(39)和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Ⅲ(40),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Ⅰ(45)上转动套设有与主动齿轮Ⅰ(3)啮合的主动行星齿轮Ⅰ(6),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Ⅱ(39)上转动套设有与主动齿轮Ⅱ(4)啮合的主动行星齿轮Ⅱ(7),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Ⅲ(40)上转动套设有与主动齿轮Ⅲ(5)啮合的主动行星齿轮Ⅲ(8);
输出轴(17)上固定有被动齿轮Ⅰ(12)、被动齿轮Ⅱ(11)和被动齿轮Ⅲ(10);
被动行星盘(16)上固定有被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Ⅰ(54)、被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Ⅱ(76)和被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Ⅲ(74),被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Ⅰ(54)上转动套设有与被动齿轮Ⅰ(12)啮合的被动行星齿轮Ⅰ(13),被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Ⅱ(76)上转动套设有与被动齿轮Ⅱ(11)啮合的被动行星齿轮Ⅱ(14),被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Ⅲ(74)上转动套设有与被动齿轮Ⅲ(10)啮合的被动行星齿轮Ⅲ(15);
主动行星齿轮Ⅰ(6)分度圆、主动行星齿轮Ⅱ(7)分度圆和主动行星齿轮Ⅲ(8)分度圆的外切圆与被动行星齿轮Ⅰ(13)分度圆、被动行星齿轮Ⅱ(14)分度圆和被动行星齿轮Ⅲ(15)分度圆的外切圆相切;
输入轴(2)输入端的主动行星盘(9)和输出轴(17)输出端的被动行星盘(16)上固定有换位锁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行星盘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输入轴(2)上转动套设有运动隔离花键轴(51),运动隔离花键轴(51)上通过花键套设有辅助行星盘(36);辅助行星盘(36)上开设有分别与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Ⅰ(45)、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Ⅱ(39)和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Ⅲ(40)位置对应的孔,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Ⅰ(45)、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Ⅱ(39)和主动行星齿轮支撑轴Ⅲ(40)的尾部分别伸入位置对应的孔内;辅助行星盘(36)上固定有倒挡齿轮支撑轴(85),主动行星盘(9)上开设有与倒挡齿轮支撑轴(85)位置对应的孔,倒挡齿轮支撑轴(85)的尾部伸入位置对应的孔内,倒挡齿轮支撑轴(85)上通过滚针轴承套设有与主动行星齿轮Ⅰ(6)啮合的倒挡齿轮(78);倒挡齿轮(78)分度圆内切于主动行星齿轮Ⅰ(6)分度圆、主动行星齿轮Ⅱ(7)分度圆和主动行星齿轮Ⅲ(8)分度圆的外切圆;输入轴(2)输出端的辅助行星盘(36)上设置有移动定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行星盘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箱壳(35),主动行星盘(9)和被动行星盘(16)通过滚针轴承固定在箱壳(3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行星盘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换位锁止装置包括基座(30)、离合器弹簧组(31)、离合器电磁铁(32)、定位齿轮(33)和带有电机齿轮(28)的步进式换位电机(29),基座(30)有两个,两个基座(30)分别与主动行星盘(9)和被动行星盘(16)通过花键装配连接,基座(30)上一体化设置有与电机齿轮(28)啮合的换位齿轮(80),箱壳(35)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固定有与定位齿轮(33)啮合的定位齿圈(34),离合器电磁铁(32)与离合器弹簧组(31)安装固定在基座(30)内,离合器电磁铁(32)与定位齿轮(33)固定连接,离合器弹簧组(31)与定位齿轮(33)通过弹簧预应力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行星盘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基座(30)上固定有包覆离合器电磁铁(32)、离合器弹簧组(31)和定位齿轮(33)的护罩(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万伦,未经沈万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10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动系统设计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变速箱通气孔的油液密封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