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驾驶自动化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7691.1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2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韶熠;陈涛;张强;夏芹;唐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S19/41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路宁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自动驾驶 车辆控制器 压力传感器 自动化测试系统 压力信号 压力信号输入端 驾驶 输出端 操控 预设 感知 发送 测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设置于方向盘上用于感知驾驶员是否操控方向盘的至少P个方向盘压力传感器,每个方向盘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车辆控制器的方向盘压力信号输入端相连;当车辆控制器在预设第一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方向盘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信号,车辆控制器由人为驾驶调整为自动驾驶。本发明能够自动对人为驾驶切换为自动驾驶,实现对车辆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驾驶自动化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能够实现车辆自身的最优行驶及自动驾驶,还通过网联化的技术,可以作为节点接入大交通系统,进一步实现交通系统的优化与协同调度。大量研究表明,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智慧交通可以提高驾驶舒适性,可以减少汽车交通安全事故50%~80%、交通死亡人数20~30%,减轻交通堵塞20~50%,降低油耗15~30%,减少排放20~50%,为社会提供了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的综合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更加复杂的功能和应用,也使开发测试面临诸多挑战,如智能网联汽车要经过多少公里的路试才能验证可靠性。工况场景是无限的,严苛、复杂工况可遇不可求、亦不可重现,无法重复验证,那么,路测要历时多久才能验证自动驾驶功能在任何情况下的有效和可靠性。除了公共道路的测试,专门的测试验证场地国内外各地也在兴建,但在开发时间、成本、灵活性方面满足不了智能网联汽车复杂功能的开发验证需求。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评价在于挖掘隐藏的功能缺陷,传统汽车测试方法已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认证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自动化测试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设置于方向盘上用于感知驾驶员是否操控方向盘的至少P个方向盘压力传感器,所述P为正整数,每个方向盘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车辆控制器的方向盘压力信号输入端相连;以及设置在车身上用于采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路况状态的Q个车载摄像头,所述Q为正整数,每个车载摄像头的图像信号输出端与车辆控制器的图像信号输入端相连;当车辆控制器在预设第一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方向盘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信号,车辆控制器由人为驾驶调整为自动驾驶。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车辆内用于采集驾驶者手势的手势摄像头,手势摄像头的手势信号输出端与车辆控制器的手势信号输入端相连;车辆控制器根据手势摄像头采集的手势信息,实现车辆用手势控制。通过手势动作可以打开车窗、拨打电话等操作,快捷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与相邻压力传感器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驾驶员握住方向盘的距离,其压力传感器个数P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r为方向盘的半径,l为驾驶员握住方向盘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油门踏板处的用于感知驾驶员是否在踩踏油门的油门踏板压力传感器;油门踏板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车辆控制器的油门踏板压力信号输入端相连;当车辆控制器在预设第二时间阈值内,所述预设第二时间阈值小于预设第一时间阈值,未接收到方向盘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信号,且在预设第三时间阈值内,预设第三时间阈值小于预设第二时间阈值,未接收到油门踏板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信号,车辆控制器由人为驾驶调整为自动驾驶;
和/或还包括设置于车身内用于采集车辆发出报警声响的声音采集传感器,声音采集传感器的声音信号输出端与车辆控制器的声音信号输入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7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网联车测试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雨刮器生产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