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HNV基因工程口服微球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3912.1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1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宝华;潘璇;吕春爽;陈令孝;安红艳;田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9/205 | 分类号: | A61K39/205;A61K9/50;A61K47/36;A61P31/14;C12N15/66;C12N15/70;C07K14/145 |
代理公司: | 西安中科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4 | 代理人: | 贾晓乐 |
地址: | 05002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球疫苗 制备 基因工程 制备方法和应用 表达载体 壳聚糖 免疫保护作用 抑制细菌活性 海藻酸钠 免疫实验 目的蛋白 天然多糖 虹鳟鱼 均一性 耐酸性 释放性 构建 成功率 无毒 疫苗 保存 安全 发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HNV基因工程口服微球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表达载体pET‑22b‑m的构建,表达载体pET‑22b‑m中M蛋白的表达,口服微球疫苗的制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用的海藻酸钠及壳聚糖皆为天然多糖,安全无毒、无污染,能够稳定增加目的蛋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壳聚糖本身能够抑制细菌活性,为微球疫苗的长久稳定保存提供了保障;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耗费时间少,制备成功率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IHNV基因工程口服微球疫苗,释放性、耐酸性良好,通过免疫实验发现该疫苗对虹鳟鱼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对动物病毒性传染病基因疫苗的研究,具体涉及一种IHNV基因工程口服微球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是鱼类病毒性病原体的一种,能引起鳟鱼(Oncorhunchus mykiss)、鲑鱼(Salmo salar)等冷水鱼的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IHNV是20世纪50年代在华盛顿及俄勒冈州红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nerka)孵卵期的鱼苗身上首次被发现的,它随着带病毒鱼的粪便、尿、性腺产物等的排泄排入水中,再通过鱼鳃和消化道侵入健康鱼体,进而实现病毒的传染。IHNV的传播方式一般是水平传播,但是也存在垂直传播或鱼卵传播的方式。
IHNV呈典型弹状,弧形的一端直径约20nm,平坦的一端直径约80nm,长度约170nm,为反义单链RNA病毒,有囊膜;脂蛋白包膜表面有纤细的刺突,厚约15nm。IHNV基因组大小约为11100bp,从3’端依次编码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聚合酶相关磷酸蛋白(Phosphoprotein,P)、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糖蛋白、非结构蛋白及RNA聚合酶蛋白。目前,根据IHNV的G基因的变异系数分为五个基因型:U(upper)、M(middle)、L(lower)、E(Europe)和JRt(Japanese rainbow trout),基因分型与地理的相关性高于宿主因素和时间因素。
IHNV不耐酸、不耐热,对游离碘、乙醚、甘油、氯仿等较为敏感,于50%甘油中保存1~2周可失去活性。IHNV能在虹鳟性腺细胞系(Rainbow trout gonad,RTG-2)、鲤鱼上皮瘤细胞系(Epithelioma papulossum of crap,EPC)、大鳞大麻哈鱼胚细胞系(Chinooksalmon embryo,CHSE-214)、肥头鲦鱼细胞(Fathead minnow,FHM)等细胞系上生长,其中FHM和EPC对其最为敏感。IHNV在细胞中培养的最佳温度为15℃左右,高于23℃时IHNV会停止复制。
研究表明,虹鳟鱼对于IHNV的抵抗,主要包括3种方式,一是非特异性免疫,当虹鳟鱼被IHNV感染或者G蛋白的刺激,会诱导IFN(包括I型干扰素和II型干扰素)产生,IFN中的I型干扰素会进一步诱导具有GTP酶活性的Mx蛋白产生,Mx蛋白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DNA病毒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同时当虹鳟鱼被被IHNV感染后,促炎症反应、替代补体途径、凋亡、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活力、分泌及内吞作用中的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上调,这些基因的表达的上调能够提高对IHNV的抵抗力;二是先天性免疫屏障,在鱼类的表皮组织先天存在病毒防御系统,可抵抗病毒入侵,限制病毒在鱼体内扩散,并可以启动鱼体警报系统;三是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当虹鳟鱼被IHNV感染或者疫苗诱导,可以产生中和抗体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产生一定的抵抗作用。但是这3中抵抗方式都不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在IHNV暴发的急性阶段。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IHNV的复制速度比先天性免疫反应的速度快;抗体产生的速度较慢,在感染几周后才能检测到,且病毒滴度达到一定阈值才能激发虹鳟鱼产生保护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师范大学,未经河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3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