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磁导引双侧轨道的相对式智能吹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1992.0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3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星;何武山;许克亮;张浩;史明红;殷勤;李加祺;李经伟;林飞;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3/00 | 分类号: | B60S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扫 导引 吹扫系统 移动 双侧轨道 机器人 轨道交通车辆 排风除尘系统 立体全方位 拆装方便 车辆轨道 导引方式 定位准确 供风系统 金属线缆 制造成本 作业环境 智能 无干扰 车顶 车侧 声光 预设 编组 破损 隐蔽 行驶 通讯 污染 检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导引双侧轨道的相对式智能吹扫系统,包括供风系统、移动吹扫系统、以及排风除尘系统;所述移动吹扫系统包括底部移动吹扫机器人和顶部移动吹扫机器人,前者包括电磁导引AGV小车,沿着检查坑车辆轨道两侧预设的电磁导引金属线缆行驶。本发明快速而高效地清除车辆的灰尘,改善了吹扫库内的作业环境,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车底、车侧、车顶立体全方位吹扫,且电磁导引方式,引线隐蔽,不易污染和破损,导引原理简单而可靠,便于控制和通讯,对声光无干扰,制造成本较低,当吹扫车辆型号、编组长度发生变化时,可根据车辆吹扫需求扩充或更改吹扫路径,具有定位准确,灵活性较高,拆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吹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磁导引双侧轨道的相对式智能吹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交通越来越频繁,对服务的快捷、便利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和推动行业的发展,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相应的,对轨道交通车辆运维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车轮与轨道间的摩擦会产生许多粉尘,这些粉尘吸附在列车底部电气设备表面上会导致一些电气故障,为了确保车辆运行安全,要定期对车体顶部、底部进行及时除尘,若不及时进行除尘,除了对车辆性能和寿命产生影响以外,严重时还会造成车辆故障,引发交通事故。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场所的车辆底部电气零部件吹扫作业,主要依靠人工手动清洁或通过机械手臂自动吹扫结合人工找补的方式完成,该方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搭载吹扫机械手臂的AGV小车,往往只能沿着铺设在吹扫车间地面的固定钢轨上移动。当待吹扫车型、编组长度发生变化时,此类AGV小车的行走路径由于无法及时快速扩充更改,无法满足吹扫作业的需求。
目前,国内部分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场所设有简单的吹扫工位,但仅仅只针对车底转向架等部件进行除尘、吹扫。然而轨道交通车辆在长时间实际运营过程中,车辆顶部空调滤网、贯通道褶皱也会积累大量灰尘、污渍,如不定期吹扫,存在造成电气故障的隐患,亦会对车辆正常运行构成威胁。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场所的吹扫作业多为人工喷吹吸尘,该方法吹扫区域小,吹扫效率低、不能发现彻底异常情况,吹扫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存在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导致二次污染。
现有的吸尘单元在厂房内为阵列式排列,开始吹扫作业后即全部统一控制开启,虽然形成了较大的风场,但是在没有人工或机械手臂作业的区域,没有灰尘被吹扫下来,吸尘单元的吸尘效果有限,反而浪费了大量能源,造成个厂房内轰鸣的机械噪音。
此外,由于车辆底部转向架等设备分布及形状极不规则,实际吹扫作业时产生的灰尘的飞行路径也极不规则,又考虑到车辆限界的要求,吹扫工位难以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从而导致吹扫作业时的灰尘难以收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导引双侧轨道的相对式智能吹扫系统及方法,对车辆吹扫系统进行了合理设计,对吹扫库进行了全方位吹扫工艺布局,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车底、车侧、车顶立体全方位吹扫。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导引双侧轨道的相对式智能吹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风系统、移动吹扫系统、以及排风除尘系统;
所述移动吹扫系统包括底部移动吹扫机器人和顶部移动吹扫机器人,所述底部移动吹扫机器人行走于轨道交通车辆吹扫车间柱状检查坑的车辆轨道两侧,所述顶部移动吹扫机器人行走于轨道交通车辆吹扫车间顶部、车顶区域;
所述移动吹扫系统至少包括两台所述底部移动吹扫机器人,分别位于轨道交通车辆吹扫车间柱状检查坑的车辆轨道两侧;还至少包括一台所述顶部移动吹扫机器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19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