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甲车救援外骨骼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9380.0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4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斌;宋纪元;屠尧;沈皇;申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甲车 救援 骨骼 机器人 | ||
一种装甲车救援外骨骼机器人,包括上肢助力模块、可收放牵引模块、外骨骼下肢助力模块和下肢提升储能模块,上肢助力模块使得外骨骼的上肢能够随人体手臂进行随动运动,在人体提升重物时起到牵引的作用,腕部在重物的作用下弹簧压缩,起到助力的作用,可收放牵引模块位于外骨骼腰部的背后,当施救者穿戴救援外骨骼时,可收放牵引模块的绳索可根据需要的长度拉长,且能够锁住长度保持不便,在施救者抬升伤员时为施救者起到平衡的作用,外骨骼机器人的下肢模块可随人体的步态进行跟随,且在人体站立时为上肢模块起到支撑作用,承载上肢的负载,下肢的提升储能模块能够为施救人员的提升过程起到助力的效果,具有简单快速、省时省力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甲车救援外骨骼机器人。
背景技术
装甲车是用在战场上的一种有效攻击和防御武器,装甲车的车身由钢板拼接而成,车身强度大,可抵挡一般强度的炮弹轰击,但当其遭受火力强大的炮弹轰击时,车身虽不易裂开,但车身的变形和震动会使得驾驶员在舱内受伤,由于受伤的驾驶人员没有自我逃离舱体的能力,因此需要舱外人员帮助救援,传统的救援方式为多人依靠绳索和支架进行人力救援,而救援时间非常宝贵,传统的人力救援方式费时费力;传统救援设备多数为体积庞大的独立提升装置,需要多人配合完成救援任务,难度很大,而通过大型起重设备救援会使得救援过程复杂,影响最佳救援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甲车救援外骨骼机器人,能够使救援人员快速穿戴该单人救援设备进行救援,具有简单快速、省时省力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甲车救援外骨骼机器人,包括上肢助力模块1、可收放牵引模块2、外骨骼下肢助力模块3和下肢提升储能模块4;
所述上肢助力模块包括互相垂直固定连接的肩部横管101与背部内竖管103,背部内竖管103外套有背部外竖管104并同轴配合,背部外竖管104连接固定在结构背板106上,所述肩部横管101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肩部转接块109,肩部转接块109与手臂第一铰接块111、手臂第二铰接块112、手臂第三铰接块113、手臂第四铰接块114、手臂第五铰接块115、手臂末端铰接块116依次首尾串级连接,手臂末端铰接块116和腕部凸轮117固定连接,腕部凸轮117的铰接轴心与腕部基板125的铰接轴心同轴配合,腕部基板12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腕部护具126,腕部基板125末端固定有腕部光轴座123,腕部光轴座123与两个腕部光轴124固定配合,两个腕部光轴124上均套有腕部直线弹簧122并同轴配合,腕部直线弹簧122的一端设有可沿腕部光轴124的轴向移动的腕部滑块119,腕部滑块119与腕部凸轮轴承118铰接,腕部滑块119上固定连接有腕部滑块盖板120,以限制腕部凸轮轴承118的轴向移动,腕部凸轮117与腕部凸轮轴承118的外轮廓相切配合,腕部基板125与腕部壳盖板121固定连接;
所述可收放牵引模块包括与结构背板106固定连接的腰部滑槽板301,在腰部滑槽板301上安装有四个背部直线弹簧204,四个背部直线弹簧204均与背部线盘座201连接,在背部线盘座201中横向设有线盘轴205与之同轴配合,线盘轴205两端均通过一个线盘扭簧206连接背部绕线盘202,在背部绕线盘202的外壁缠绕着背部绳索2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