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上通气塞孔挡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69957.8 | 申请日: | 2018-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5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意;陈伦宏;张镓千;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华阳汽车变速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7 | 分类号: | F16H57/027;F16H57/029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杜国强 |
| 地址: | 442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塞座 挡油装置 回油槽 通气塞 挡油结构 通气塞孔 内端 箱盖 本实用新型 排气孔 漏油 甩出 外端 油面 油液 相通 | ||
一种变速箱上通气塞孔挡油结构,包括箱盖,箱盖上设有塞座,塞座内设有排气孔,塞座的外端上设有通气塞,塞座内端面上的一侧处设有径向的回油槽,塞座的内端上设有挡油装置,挡油装置位于塞座与变速箱内的油面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回油槽结构和挡油装置,将通气塞与变速箱间接相通,变速箱甩出的油液经回油槽回流至变速箱,达到通气塞不漏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箱领域,尤其是一种变速箱上通气塞孔挡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通气塞安装在变速箱箱盖上的排气孔中,在箱体内的油压和齿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使变速箱中的油液直接甩入排气孔中,产生漏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上通气塞孔挡油结构,解决了现有通气塞存在漏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速箱上通气塞孔挡油结构,包括箱盖,箱盖上设有塞座,塞座内设有排气孔,塞座的外端上设有通气塞,其特征在于:塞座内端面上的一侧处设有径向的回油槽,塞座的内端上设有挡油装置,挡油装置位于塞座与变速箱内的油面之间。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挡油装置由挡油板、螺栓、钢丝锁线组成,塞座内端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螺纹孔,挡油板的板面通过螺栓与塞座内端面贴合,钢丝锁线设置在螺栓的头端上。此结构的优点;1)挡油板用于避免变速箱内的油液直接甩入通气塞中; 2)钢丝锁线用于锁止螺栓,从而防止了螺栓出现松动的问题;3)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装卸维护、使用安全的优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回油槽结构和挡油装置,将通气塞与变速箱间接相通,变速箱甩出的油液经回油槽回流至变速箱, 达到通气塞不漏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对现有箱盖进行改造,能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塞座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A向的塞座内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挡油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速箱上通气塞孔挡油结构,包括箱盖1,箱盖上设有塞座2,塞座内设有排气孔3,塞座的外端上设有通气塞4,塞座内端面上的一侧处设有径向的回油槽5,塞座的内端上设有挡油装置6,挡油装置位于塞座与变速箱内的油面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挡油装置6由挡油板601、螺栓602、钢丝锁线603组成,塞座内端面上圆周均布有两个螺纹孔605,挡油板的板面通过螺栓与塞座内端面贴合,钢丝锁线设置在螺栓的头端上。
工作原理:变速箱甩出的油液溅在挡油板上并回流变速内,排气孔中残留的油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回油槽回流到变速箱内,档油板处于通气塞与变速箱内的油面之间,故变速箱溅出的油液不会直接进入通气塞中,从而避免了通气塞产生漏油的问题。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说明之处,为本领域的常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华阳汽车变速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华阳汽车变速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99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桥减速器及车辆
- 下一篇:双蜗轮主轴振动消除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