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散热性能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9147.2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0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力迈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片 高散热性能 散热波纹片 二极管 散热夹片 嵌入片 散热 壳体 本实用新型 合金 负极引线 合金小球 壳体内部 连接支架 散热功能 阳极引线 散热板 通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散热性能二极管,包括阳极引线、壳体、负极引线;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两块散热板,分别位于壳体的顶端与末端;所述第一散热片上方连接合金小球,下方连接PN结与晶体;所述第二散热片上方连接晶体,下方连接合金;所述第三散热片上方连接合金,下方连接支架;第一散热片由第一散热夹片、第一散热波纹片、第一散热嵌入片组成,第二散热片由第二散热夹片、第二散热波纹片、第二散热嵌入片组成,第三散热片由第三散热夹片、第三散热波纹片、第三散热嵌入片组成;所述壳体的顶端与末端均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本实用新型能大大提高二极管的散热功能,达到高散热性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散热性能二极管。
背景技术
二极管是一种电子元件,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许多的使用是应用其整流的功能。
二极管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传统的二极管散热效果较差,二极管内部产生的热量,导致温度过高,使二极管内部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大大缩短了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散热性能二极管,包括阳极引线、壳体、负极引线;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合金小球、PN结、晶体、合金、支架,阳极引线镶嵌于壳体上部,负极引线镶嵌于壳体下部;所述阳极引线的末端连接合金小球,合金小球的下方设有PN 结;所述PN结镶嵌于晶体上部,PN结的上表面与晶体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晶体下方设有合金,合金下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下端连接负极引线。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两块散热板与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第一块散热板连接于壳体顶端的下方,第二块散热板连接于壳体末端的上方;第一散热片由第一散热夹片、第一散热波纹片、第一散热嵌入片组成,第一散热夹片、第一散热波纹片、第一散热嵌入片一体成型;第二散热片由第二散热夹片、第二散热波纹片、第二散热嵌入片组成,第二散热夹片、第二散热波纹片、第二散热嵌入片一体成型;第三散热片由第三散热夹片、第三散热波纹片、第三散热嵌入片组成,第三散热夹片、第三散热波纹片、第三散热嵌入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散热夹片上方连接合金小球,下方连接PN4结与晶体;所述第二散热夹片上方连接晶体,下方连接合金;所述第三散热夹片上方连接合金,下方连接支架;所述第一散热波纹片、第二散热波纹片、第三散热波纹片靠近二极管中心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散热夹片、第二散热夹片、第三散热夹片相连,靠近壳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散热嵌入片、第二散热嵌入片、第三散热嵌入片相连;所述第一散热嵌入片、第二散热嵌入片、第三散热嵌入片都贯穿于壳体侧面;所述壳体的顶端与末端均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采用环氧树脂材料,阳极引线、负极引线采用金属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板、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均采用铜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块散热板分别连接于壳体的顶端与末端,通孔作为散热板与外界相连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散热波纹片、第二散热波纹片、第三散热波纹片设置成波纹状,第一散热嵌入片、第二散热嵌入片、第三散热嵌入片的外侧直接与外界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多个散热板与散热片,加快二极管的热量传递;波浪纹的散热波纹片增大空气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速率;通孔的设置将散热板与外界直接接触,提高散热效率;散热板与散热片采用铜材质,是热的良导体,具有极强的导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力迈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力迈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9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