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0244.6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2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于成奇;高洪连;盛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9/14 | 分类号: | G01L19/14;B81B7/00;B81B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金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壳体 敏感元件 进压口 封装结构 调理 芯片 金属引线框架 差压传感器 参考压力 键合引线 胶水 盖板 异物 本实用新型 水汽 测试腔 胶粘接 灌封 软态 弯道 粘接 平行 互联 体内 | ||
1.一种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包括调理芯片(5)、敏感元件(12)、金属引线框架(15)和封装壳体(16),所述调理芯片(5)和敏感元件(12)分别通过软态胶固定在封装壳体(16)内,金属引线框架(15)固定并部分裸露在封装壳体(16)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处于非同一平行面上的参考压力进压口(1)和待测压力进压口(3b)以及设置在封装壳体(16)上的圆柱(17);所述待测压力进压口(3b)设置在圆柱(17)的顶端中心上并向下延伸至圆柱(17)内部形成待测压力进压流道(3a);所述参考压力进压口(1)设置在封装壳体(16)的表面或者设置在封装壳体(16)上方且不接触封装壳体(16);从所述参考压力进压口(1)延伸至封装壳体(16)内部形成参考压力进压口流道(14);
—所述调理芯片(5)和敏感元件(12)通过软态胶粘接固定在分装壳体(16)上后分别通过键合引线(7)实现调理芯片(5)、敏感元件(12)以及金属引线框架(15)的信号互联;所述调理芯片(5)、敏感元件(12)和键合引线(7)连接好后注入灌封胶水(8);
—所述封装壳体(16)的底部通过盖板胶水(18)粘接有盖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理芯片(5)为ASIC芯片,其通过ASIC晶固胶(6)固定在封装壳体(16)的内部端面;所述敏感元件(12)为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其通过MEMS晶固胶(13)固定在封装壳体(16)的内端面,并与参考压力进压口流道(14)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压力进压流道(3a)内设置有错位结构(2),所述参考压力进压口流道(14)的外端口处设置有倒角开口(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壳体(16)内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灌封胶水(8)上爬的挡胶台阶(9),且所述挡胶台阶(9)位于灌封胶水(8)上方;所述封装壳体(16)内还设置有挡胶槽(11),所述盖板(10)盖封于所述挡胶槽(11)上,且挡胶槽(11)位于盖板(10)底面的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压力进压口(1)为一凸出在封装壳体(16)上的结构,参考压力进压口(1)和待测压力进压口(3b)都位于外壳的顶面(20)上方且不接近顶面(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压力进压口流道(14)内还设置有一段弯道(19)。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压力进压口(1)为一进压口开在封装壳体(16)侧面(23)上的结构或者是一进压口为封装壳体(16)非上表面凸出结构;当参考压力进压口(1)为一进压口开在封装壳体(16)侧面(23)上的结构时,所述参考压力进压口(1)和待测压力进压口(3b)的位置高于金属引线框架(15)的上平面(22),低于封装壳体(16)的顶面(20)。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差压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壳体(16)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上外壳(24)和下外壳(25),且上外壳(24)和下外壳(25)通过粘壳胶水(27)组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02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