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手刹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4518.2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5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兵;童华鑫;汤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刹底座 支架 分体式 旋转轴 本实用新型 支架转动 可调性 下端 底座 安装工位 车身底板 分体设置 汽车底盘 适配性 跨距 适配 车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手刹底座,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分体式手刹底座不能与多种车型相适配的问题。本分体式手刹底座,包括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手刹底座还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同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下端和所述第二支架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车身底板的安装工位。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手刹底座跨距的可调性和高度的可调性,提高了手刹底座的适配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手刹底座。
背景技术
汽车手刹是汽车上重要的制动总成,包括手刹操作杆、棘轮板、底座、旋转轴、拉索等。汽车停车特别是在斜坡上停车时需要拉手刹以防溜车,由于长期使用的磨损,棘轮板上的棘齿容易损坏,需要对其进行更换,然而一般棘轮板和支撑座为一体式结构,更换十分不便。
为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093476.6)提供了一种手刹棘轮,包括棘轮板和棘轮板支承座,所述棘轮板和棘轮板支承座为分体式结构,棘轮板与棘轮板支承座固定连接。棘轮板和棘轮板支承座是分体式结构,不仅便于更换具有棘轮的棘轮板,而且可以对棘轮板进行热处理,提高手刹棘轮的加工精度。
该技术方案虽然可实现棘轮的便捷更换,但还存在以下缺点:现有棘轮板支承座(即底座)为整体式结构,支承座的跨距较大,所需的安装空间也较大,不利于副仪表台的空间布置,并且整体式的支承座只能适应于一定车型,其车辆通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体式手刹底座,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手刹底座的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体式手刹底座,包括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手刹底座还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同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下端和所述第二支架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车身底板的安装工位。
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能够实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车身底板上的独立安装,便于分别进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装配调节,并且可与不同长度的旋转轴相适配,同时底部固定于车身底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整体式的手刹底座,可根据不同车型调节底座的跨距(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水平距离),从而提高了手刹底座的适配性,特别有利于缩短底座的跨距,从而节约安装空间。
在上述的分体式手刹底座中,所述第一支架上端设有棘轮板,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上支架和设于所述上支架下方的转接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转接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架上端同棘轮板相连,使第一支架相对于第二支架的承重较大,转接架的设置有利于增强第一支架的结构强度和支撑作用,从而保障第一支架的结构稳定性;转接架位于上支架的下方且同上支架可拆卸连接的设置,使第一支架便于通过安装转接架来调节其高度,以适应不同车型的空间布局,从而提高底座的适配性。
在上述的分体式手刹底座中,所述上支架下端和所述转接架上端分别设有一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水平板,两块所述第一水平板螺栓相连。由于棘轮板同上支架上端外侧相连,第二水平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上支架的受力平衡,保障上支架的结构稳固性,同时有利于增大上支架和转接架的接触面积,提高上支架和转接架的连接稳固性,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的分体式手刹底座中,所述转接架下端设有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水平板。这样的设置不仅便于操作第二水平板的安装和拆卸,而且有利于提高转接架的受力平衡,保障转接架的结构稳固性。
在上述的分体式手刹底座中,所述转接架呈台阶状。台阶状的转接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便于模具设计和制备,并且便于通过调节台阶高度或阶梯数目实现不同高度转接架的安装,从而提高底座的适配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4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泊车闸安装位的拆件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动刹车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