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VR力反馈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0005.1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9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肖学良;张玲;范佳璇;李梦婕;梅琳;汪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34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反馈 手套本体 结构层 本实用新型 手部运动 手指部 手套 力学 手指关节运动 传感器实现 传感元件 磁性结构 动作产生 骨骼运动 绝缘纤维 数据信号 虚拟世界 反馈 指尖 精细化 手掌部 还原 外围 编织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VR力反馈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由绝缘纤维编织形成手掌部及手指部,于所述手指部的各指尖处均设置力反馈结构层,在各力反馈结构层的外围设置磁性结构层,在所述手套本体上还均设置多个传感元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传感器实现各手指关节运动数据信号的采集和反馈,通过反向力学还原骨骼运动,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手部运动的重视,并进行精细化的手部运动交互,由力反馈结构层对手部产生的压力,针对不同的动作产生对应强度的力学反馈,使用户的体验感更加真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是一种VR力反馈手套。
背景技术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纺织品(VR手套)领域的研发遇到瓶颈,尤其涉及反馈不及时性、感受不真实性、设备的大型复杂较难小型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虚拟现实纺织品的发展,由于VR手套需要装载大量的电子元器件,这就以为着VR手套的大小、弹性及动作的贴合程度不及普通手套的监测稳定,综合评价后目前现有VR手套具有如下问题:
(1)通过振动器产生的震动触感的真实性体验较差;
(2)通过气流产生力的真实感较强,但是设备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
(3)通过电磁方法产生力,导线在VR手套内的位置和面料的空间关系不稳定,相互活动的概率大,造成力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VR力反馈手套,从而。其不仅可以改善力反馈中力的产生方式、产生力的即时性和可控性,同时还能使力的产生更加真实,扩大了VR手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VR力反馈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由绝缘纤维编织形成手掌部及手指部,于所述手指部的各指尖处均设置力反馈结构层,在各力反馈结构层的外围设置磁性结构层,在所述手套本体上还均设置多个传感元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力反馈结构层包括若干导电线圈和若干绝缘线圈,各导电线圈与绝缘线圈之间间隔布置;
所述绝缘线圈由碳纤维与涤纶采用纬编成形;
所述导电线圈由一组两根通入相反电流的镀银尼龙丝呈平行布置构成,各镀银尼龙丝采用双绕结法编织形成两列平行线圈;
各根镀银尼龙丝沿纵向呈方波形设置。
所述磁性结构层为汝铁硼磁铁或天然橡胶磁铁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传感元件采用9轴MEMS惯性传感器,各MEMS惯性传感器分别分布于手掌部及手套本体的手背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传感器实现各手指关节运动数据信号的采集和反馈,通过反向力学还原骨骼运动,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手部运动的重视,并进行精细化的手部运动交互,由力反馈结构层对手部产生的压力,针对不同的动作产生对应强度的力学反馈,使用户的体验感更加真实。
本发明中力反馈结构层中各导电线圈与绝缘线圈间隔排列,从而能实现线圈之间的相互干扰,通过将导电线圈中2根镀银尼龙丝通入相反电流,使其形成方向相同的磁场,并可由电流大小控制。
本发明中磁性结构层的布置使感生磁场的方向与天然磁场的方向相反,使各线圈与磁铁之间产生斥力,由此实现手套对手指产生压力,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力反馈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0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