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9699.2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9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尔玉;王铮;宋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25/10 | 分类号: | E01B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轨道 跨座式单轨交通 底板 腹板 固结 单轨交通 单一轨道 轨道梁桥 横向底板 抗震能力 轨道梁 位置处 上端 落梁 下端 地震 |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属于单轨交通领域。本专利通过提供一种由两个腹板和一个底板组合而成,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与最上端之间的某位置处的双轨道梁,起到增加轨道梁整体的刚度的作用,同时有横向底板连接的双轨道梁可以避免在地震发生时单一轨道梁易于落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应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车辆跨骑于轨道梁上,轨道梁既是车辆行驶时的承载结构又是导向结构。如本文所用,术语“双轨道梁”是指一个独立梁体上具有两个单轨轨道梁。术语“一梁一轨”是指一个独立梁体上只有一个单轨轨道梁,这是传统的轨道梁。
常规的轨道梁多采用一梁一轨的形式,轨道梁单独架设在桥墩之上,左右相邻两轨道梁之间无横向联系。如专利号CN205576650U公开的一种轨道梁,单独的轨道梁通过支座简支于桥墩上,这种结构的整体刚度不足,使得单轨列车在其上运行时容易产生晃动,这将影响列车的行驶速度,以及行驶的舒适性,并且会加大列车轮胎的损耗等。而且这种传统的轨道梁结构还会易于倾覆,地震时可能发生落梁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5688287U公开了一种U型轨道梁,将两个腹板底部使用底板连接形成整体结构,U型轨道梁简支于桥墩上。U型轨道梁的概念来源于铁路和地铁,在铁路和地铁使用的U型轨道梁中,底板作为承载列车的受力结构;而在单轨交通领域中,腹板则是作为承载列车的受力结构。因此,这种类型的轨道梁虽然增加了单轨轨道梁之间的刚度,但在单轨交通领域这并不是最优的技术方案。当底板位于腹板底部时,轨道梁结构的抗弯刚度相比底板位于其他位置时的刚度都小。如图37所示,左侧腹板宽度为b11,高度为h11,腹板形心轴O11—O11距离腹板最下端边线O31—O31距离为L11,右侧腹板宽度为b21,高度为h21,腹板形心轴O11—O11距离腹板最下端边线O31—O31距离为L21,底板宽度为b31,高度为h31,底板形心轴O21—O21距离腹板最下端边线O31—O31距离为L31,E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则该U型轨道梁对于腹板最下端边线O31—O31的抗弯刚度EI1为:
显然可以看出,当轨道梁各腹板和底板截面尺寸不变时,轨道梁的刚度随着底板位置的提升而增大,即EI1随L312的增大而增大。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传统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一梁一轨形式的轨道梁刚度较小、抗倾覆性差、地震时易于发生落梁等问题的实际情况,发明人经过分析,根据现有理论和实际经验,从轨道梁受力力学原理出发,进行研究、开发,最终提出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两个腹板和一个底板组合而成,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与最上端之间的某位置处的双轨道梁,起到增加轨道梁整体的刚度的作用,同时有横向底板连接的双轨道梁可以避免在地震发生时单一轨道梁易于落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轨道梁桥结构的抗震能力。
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其特征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由两个腹板和一个底板组合而成,底板位于两个腹板最下端与最上端之间的某位置处,双轨道梁固结于桥墩的盖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96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