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8123.0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5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东;王世龄;刁金鹏;陈标;徐哲;申学开;靖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孙彦旎;李建新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传递系统 车身 本实用新型 加强板 整车 弹性缓冲件 碰撞冲击力 传力路径 副车架 结构安全 结构部件 依次连接 有效地 撞击力 传递 汽车 承载 门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所述力传递系统可承载传力路径,所述传力路径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车架、弹性缓冲件和加强板,其中,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弹性缓冲件将碰撞冲击力传递至所述加强板,并且随后所述加强板将所述碰撞冲击力传递至门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的汽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将整车高速后碰撞的撞击力有效地分散在整车相应的结构部件,最终达到整车高速后碰撞的结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设置有该力传递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很多家庭的日用品。汽车的安全性成为每一位购车者特别关心的问题。
通常,车辆在发生后碰撞时,外力通过车尾挤压件传递给纵梁件后再传递至车身,以达到分散外力的目的,但对于全铝合金的车身而言这种传力路径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为该传力路径的结构强度较弱。另外,上述传力路径常常通过将纵梁件传递来的外力直接作用至门槛,并未很好地利用车身内其他部件来分散碰撞力。因此亟待需要一种能够将碰撞能量进行有效地传递和分散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力传递系统中,所述力传递系统可承载传力路径,所述传力路径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车架、弹性缓冲件和加强板,其中,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弹性缓冲件将碰撞冲击力传递至所述加强板,并且随后所述加强板将所述碰撞冲击力传递至门槛。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弹性缓冲件是悬置件。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力传递系统还可承载辅助传力路径,所述辅助传力路径包括依次连接的车尾挤压件、纵梁件和座椅滑轨件。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车尾挤压件和所述纵梁件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车尾挤压件和所述纵梁件由铝合金制成,并且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座椅滑轨件由钢制成。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悬置件包括弹性件和铝合金块。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悬置件的数量为至少四个。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由橡胶制成。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它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设置有上述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
在上述的汽车中,优选地,所述汽车是采用铝合金车身的汽车。
在上述的汽车中,优选地,所述汽车是电动汽车。
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将整车高速后碰撞的撞击力有效的分散在相应的部件,最终达到整车高速后碰撞的结构安全,同时有利地保护了车内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图1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的传力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8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底架结构
- 下一篇:吸能盒及含有该吸能盒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