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以改进爬电距离的引线缩短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5986.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1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小马里兰奥·L·京;波顿·J·卡朋特;刘金梅;李翊鸣;阿伦·马菲尔·德斯卡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3/3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倪斌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以 改进 距离 引线 缩短 | ||
引线框架和其封装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引线框架第一和第二行引线指状物,其分别连接到所述引线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封装体周界,其内形成所述封装半导体装置的封装体;以及第一管芯垫臂,其中所述第一管芯垫臂的末端保留在所述封装体周界内且与所述封装体周界相隔间隙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一最外引线指状物邻近于所述第一管芯垫臂。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集成电路封装,且更具体地说,涉及满足最短爬电距离要求的基于引线框架的半导体管芯封装。
背景技术
半导体管芯是形成于例如硅晶片的半导体晶片上的小型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此类管芯通常切割自晶片且使用引线框架封装。引线框架是支撑管芯且向经封装管芯提供外部电连接的金属框架。引线框架通常包括板层(flag)(或管芯垫)和引线指状物(或引线)。半导体管芯附接到板层。管芯上的接合垫通过接合线电连接到引线框架的引线。管芯和接合线通过囊封物覆盖以形成半导体管芯封装。引线经修整且形成为从囊封朝外伸出或至少与囊封齐平,如此所述引线可被用作端,从而允许经封装管芯电连接到其它装置或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封装半导体装置的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包括:
第一行引线指状物和第二行引线指状物,其中所述第一行的每个引线指状物的外部末端连接到所述引线框架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二行的每个引线指状物的外部末端连接到所述引线框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
封装体周界,其内形成所述封装半导体装置的封装体;以及
第一管芯垫臂,其中所述第一管芯垫臂的末端保留在所述封装体周界内且与所述封装体周界相隔间隙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一最外引线指状物邻近于所述第一管芯垫臂。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框架进一步包括:
非导电支撑结构,其附接到所述第一管芯垫臂的一部分且附接到至少所述第一最外引线指状物的内部部分。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二最外引线指状物与所述第一管芯垫臂的所述末端对准。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二最外引线指状物与所述第一最外引线指状物对准。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框架进一步包括:
第二管芯垫臂,其中所述第二管芯垫臂的末端保留在所述封装体周界内且与所述封装体周界相隔所述间隙距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框架进一步包括:
第二管芯垫臂,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二最外引线指状物。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最外引线指状物邻近于第一相邻引线指状物,且
所述第二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三最外引线指状物与所述第一相邻引线指状物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封装半导体装置的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包括:
第一行引线指状物和第二行引线指状物,其中所述第一行的每个引线指状物的外部末端连接到所述引线框架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二行的每个引线指状物的外部末端连接到所述引线框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以及
第一管芯垫臂,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一最外引线指状物,所述第一最外引线指状物邻近于所述第一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一相邻引线指状物;
其中,所述第二行引线指状物的第二最外引线指状物与所述第一相邻引线指状物对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未经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5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