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型掺杂叠层和功能层的发光二极管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25634.3 | 申请日: | 2018-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6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李全杰;刘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智盛锐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毋雪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掺杂 功能 发光二极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型掺杂叠层和功能层的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层;缓冲层,位于衬底层上;N型半导体层,位于缓冲层上;N型掺杂叠层,位于N型掺杂层上,N型掺杂叠层包括若干第一N型掺杂层和若干第二N型掺杂层;量子阱发光层,位于N型掺杂叠层上;功能层,位于所述量子阱发光层上,功能层包括电子阻挡层、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P型掺杂层,位于功能层上;P型半导体层,位于P型掺杂层上。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设置有N型掺杂叠层,可以降低电子的迁移速率,通过调整电子迁移至量子阱发光层的速率,可以提高量子阱发光层中空穴与电子发生辐射复合的概率,从而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N型掺杂叠层和功能层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是在半导体p-n结两端施加正向电压时发出紫外、可见或红外光的发光器件,是新一代的固体发光光源。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驱动电压低、反应速度快、耐震、耐热等特性,使半导体照明用的发光二极管效率在近几年得到不断提高。
目前,发光二极管一般包括衬底层、缓冲层、N型半导体层、多量子阱发光层、P型半导体层。其中,N型半导体层用于提供电子;P型半导体层用于提供空穴,当有电流通过时,N型半导体层提供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层提供的空穴进入多量子阱发光层复合发光。
但是,目前由于电子的移动能力远远高于空穴,使得注入到多量子阱发光层的电子数量过多,容易从多量子阱发光层跃迁至P型半导体层与空穴发生非辐射复合,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并且由于电子的移动能力远远高于空穴,因此N型半导体层产生的电子可以快速进入量子阱发光层,多于的电子将从量子阱发光层跃迁至P型半导体层,从而使得电子与空穴发生非辐射复合,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N型掺杂叠层和功能层的发光二极管。
具体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N型掺杂叠层和功能层的发光二极管,包括:
衬底层;
缓冲层,位于所述衬底层上;
N型半导体层,位于所述缓冲层上;
N型掺杂叠层,位于所述N型掺杂层上,所述N型掺杂叠层包括若干第一N型掺杂层和若干第二N型掺杂层,其中,若干所述第一N型掺杂层和若干所述第二N型掺杂层依次层叠于所述N型掺杂层上,且所述第一N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层;
量子阱发光层,位于所述N型掺杂叠层上;
功能层,位于所述量子阱发光层上,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于量子阱发光层上的电子阻挡层、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其中,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的厚度;
P型掺杂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上;
P型半导体层,位于所述P型掺杂层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N型掺杂层为N型InGaN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N型掺杂层的掺杂元素为Si,所述第一N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为1018cm-3-5×1018cm-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N型掺杂层为N型AlGaN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N型掺杂层的掺杂元素为Si,所述第二N型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为1017cm-3-5×1017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智盛锐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智盛锐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5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空穴调整层的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