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2030.7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1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家永宽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B60L1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张欣;金玉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限制状态 判定 驱动力控制装置 判定部 驱动力 驱动力控制 驾驶 驱动轮 指令 输出 | ||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多个驱动部中的部分驱动部处于要限制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之后继续进行适当的驾驶的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基于驾驶指令将多个驱动部各自输出的驱动力控制在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判定部,针对多个驱动分别判定是否处于要限制状态,当通过判定部判定为多个驱动部中的部分驱动部处于要限制状态时(S13的“是”),控制部将多个驱动部中的被判定为处于要限制状态的限制驱动部的驱动力的上限值和多个驱动部中的未被判定为处于要限制状态的非限制驱动部的驱动力的上限值这两者从通常的上限值切换到比该通常的上限值低的低上限值(S1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具有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多个驱动部的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或EV(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等车辆。通常,发动机或马达等驱动部以在预先设定的限制范围内输出驱动力的方式被控制。另外,例如在驱动部的温度过度上升等驱动部处于要限制状态的情况下,有时进行暂时降低输出的驱动力的上限值的控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具有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2个马达的EV中,在一个马达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使该马达的驱动力的上限值降低到连续额定值。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具有对前轮进行驱动的主马达和对后轮进行驱动的副马达的EV中,在对副马达进行驱动的逆变器的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逆变器的输出上限值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0467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92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上述现有的技术那样,在具有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多个驱动部的车辆中,在1个驱动部因温度过度上升等而处于要限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仅使该驱动部的驱动力的上限值降低的控制。根据这样的控制,能够实现处于要限制状态的驱动部的恢复。此外,在处于要限制状态的驱动部的输出降低时,通过用其他驱动部的驱动力来补偿该输出的降低,从而能够抑制从多个驱动部输出的总驱动力的降低。由此能够降低驾驶员产生的不适感。
然而,在这样的控制中,假定即使在1个驱动部处于要限制状态的情况下,驾驶员按照与以前相同的状态继续驾驶。此时,对未处于要限制状态的其他驱动部连续施加高负荷,容易导致该驱动部的温度过度上升等而达到要限制状态。其结果是,如果多个驱动部达到要限制状态,则不仅导致车辆的总驱动力降低而使驾驶员产生不适感,还产生在急加速等需要大的驱动力的情况下,因多个驱动部处于要限制状态下而无法输出大的驱动力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多个驱动部中的部分驱动部处于要限制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其后继续进行适当的驾驶的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
技术方案
方式1所记载的发明构成为一种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其设置于具备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多个驱动部的车辆,并且控制上述多个驱动部,上述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具备:
控制部,其基于驾驶指令将上述多个驱动部各自输出的驱动力控制在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以及
判定部,其针对上述多个驱动部分别判定是否处于要限制状态,
在通过上述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多个驱动部中的部分驱动部处于要限制状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多个驱动部中的被判定为处于要限制状态的限制驱动部的驱动力的上限值和上述多个驱动部中的未被判定为处于要限制状态的非限制驱动部的驱动力的上限值这两者从通常的上限值切换到比该通常的上限值低的低上限值。
方式2所记载的发明构成为,在方式1所记载的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的基础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2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