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晶圆上形成层叠样式的光耦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4410.6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2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成;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喆富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宇园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龙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圆上 形成 层叠 样式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晶圆上形成层叠样式的光耦结构,包括一晶圆、多个绝缘层与多个发光器,其中,该晶圆上具有多个光接收器,且各该光接收器的一侧面分别设有一光接收区域,另外,各该绝缘层则会披覆至各该光接收器的一侧面,且其上的透光区域至少能对应局部光接收区域,再者,各该发光器分别位在各该绝缘层上,并能通过对应的透光区域,而朝对应的光接收区域方向投射光线,如此,本领域工作人员仅需在晶圆上制作出多个光接收器、绝缘层与发光器所形成的光耦半成品后,便能直接对晶圆上的各该光耦半成品进行测试,以避免将不良的光耦半成品制作为光耦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耦合器的前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直接在晶圆上形成光耦半成品,以供本领域工作人员直接进行良劣测试的光耦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或称光电耦合器、光隔离器及光电隔离器)是以光(如:可见光、红外线)作为媒介来传输电讯号的光电转换组件,其大致由光接收器与发光器共同封装而成,且该光接收器与发光器两者之间除了光线之外,不会有任何电气或实体连接。
目前光耦合器普遍分为“左右式结构”与“上下式结构”,现简单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的“左右式结构”,发光器11与光接收器12分属于光耦合器1内的左右相对位置,其中,发光器11与光接收器12分别设在不同支架13A、13B上,且该两个支架13A、13B彼此相隔一间距,而不会相碰触,如此,发光器11即能朝光接收器12的方向投射出光线。
另外,请参阅图2所示的“上下式结构”,发光器21与光接收器22分属于光耦合器2内的上下相对位置,其中,发光器21与光接收器22亦分别设在不同支架23A、23B上,且该两个支架23A、23B彼此相隔一间距,而不会相碰触,如此,发光器21即能朝光接收器22的方向投射出光线。然而,无论是“左右式结构”或“上下式结构”的光耦合器1、2,普遍会面临发光器11、21与光接收器12、22两者距离过远、对位不易及封装对位影响良率等困扰。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由于光耦合器主要作动组件为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且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两者之间的耦合效果,会受到相对位置误差的影响,但是,耦合效果的良劣确需等到光偶合器制作完成才被决定,因此,现有的光耦合器大多是在封装完成为独立产品后,本领域工作人员才能对光耦合器进行检测,此时,若耦合效果不佳,则会造成封装成本白白浪费,甚为可惜。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左右式结构”与“上下式结构”的光耦合器,结构上仍有其缺失,且仅能在生产为独立产品后才能够进行测试,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结构,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即成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已知光耦合器在生产上与结构上,仍有不尽完美之处,因此,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在晶圆上形成层叠样式的光耦结构,以期望通过本发明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晶圆上形成层叠样式的光耦结构,该晶圆上设有多个光接收器、多个绝缘层与多个发光器,其中,各该光接收器的一侧面分别设有一光接收区域,且各该绝缘层会披覆至各该光接收器的一侧面,其上分别设有一透光区域,各该透光区域至少能分别对应到局部的光接收区域,又有,各该发光器则会分别位于各该绝缘层上,并通过对应的透光区域,而朝对应的光接收区域方向投射光线,以形成一光耦半成品,如此,由于该光耦半成品是直接设于晶圆上,故,本领域工作人员能够在对晶圆进行切割前,即对这些光耦半成品进行测试,以淘汰不良的光耦半成品,进而提高后续将光耦半成品制成光耦合器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为便于对本发明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已知左右式结构的光耦合器示意图;
图2是已知上下式结构的光耦合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晶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喆富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喆富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4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源模块的均流控制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掉电保护电路及机器人控制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