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8922.1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6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柯金;刘盼盼;吴佩;邵志杰;马景辉;金健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20 | 分类号: | B63B73/20;B63B73/60;B63H2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轴系 船舶 尾轴孔进轴 方法 | ||
1.一种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架设内倾夹角辊轮支架,将长轴(1)与加长轴(2)、联轴杆(3)依次连接,形成牵引用组合体,并在组合体的重心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设置标签(20);
采用吊车将组合体放置到内倾夹角辊轮支架上;
在轴管内安装纵向导板(17),轴管自后向前依次分为第一段(6)和第二段(7),在第一段(6)中自后向前依次预埋第一进轴小车(8)、第二进轴小车(9),在第二段(7)中自后向前依次预埋第三进轴小车(10)、第四进轴小车(11),第一进轴小车(8)、第二进轴小车(9)、第三进轴小车(10)、第四进轴小车(11)的底部均设置一对横向的稳向轮(16),每对稳向轮(16)中间夹设纵向板;
在第二段(7)的一侧设置卷扬机(5),卷扬机(5)通过牵引绳(4)与组合体连接;
卷扬机(5)牵引组合体依次经过内倾夹角辊轮支架、第一段(6)、第二段(7),其中,当标签(20)到达第一进轴小车(8)与第二进轴小车(9)之间时,通过卷扬机(5)牵动第二进轴小车(9)向前移动,至第二进轴小车(9)到达第一段(6)的前端,停止牵动第二进轴小车(9),当标签(20)到达第三进轴小车(10)与第四进轴小车(11)之间时,通过卷扬机(5)牵动第四进轴小车(11)向前移动,至长轴(1)到达预定位置,停止牵引组合体和第四进轴小车(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1)与所述加长轴(2)、所述加长轴(2)与联轴杆(3)之间均通过法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轴(2)与所述长轴(1)直径相等,所述加长轴(2)与所述长轴(1)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段(6)与所述第二段(7)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设内倾夹角辊轮支架包括:
架设前后各一个内倾夹角辊轮支架,使得组合体放置在内倾夹角辊轮支架上时,所述长轴(1)与所述轴管共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轴小车(8)、第二进轴小车(9)、第三进轴小车(10)、第四进轴小车(11)的行进轮(15)均与所述轴管的内壁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板(17)永久保留,所述纵向导板(17)高8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轴小车(8)、第二进轴小车(9)、第三进轴小车(10)、第四进轴小车(11)的前后均连接有牵引环(18),并且上表面均呈半径为250mm圆弧形,上表面设置有10mm厚耐磨橡胶(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轴(2)为空心钢质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卷扬机(5)牵动第二进轴小车(9)向前移动以及所述通过卷扬机(5)牵动第四进轴小车(11)向前移动中,卷扬机(5)的牵引移动速度均等于组合体的移动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系船舶尾轴孔进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轴小车(8)、第二进轴小车(9)、第三进轴小车(10)、第四进轴小车(11)在进轴完成后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89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舷用工艺门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船用舵机系统的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