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淀粉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9598.9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东;张鑫;骆兵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旭东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3/10;C08L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淀粉 淀粉降解 制备 淀粉 复合氧化剂 过硫酸钾 过氧化氢 氧化处理 聚乳酸 聚乳酸材料 粘度稳定性 复合体系 降解材料 力学性能 渗透性强 氧化反应 初粘性 分散性 粘结力 黏合力 拉伸 残留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降解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的复合氧化剂,将淀粉氧化处理制备出氧化淀粉,氧化淀粉具有流动性好,粘度稳定性高,渗透性强,粘结力好等优点,选用的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的复合氧化剂,稳定性好,氧化反应比较彻底,残留的氧化剂量少,初粘性好,干燥速度快,污染小;本发明中采用氧化淀粉和聚乳酸为原料,制备出淀粉降解材料,淀粉经过氧化处理后,分子间的分散性和相互作用有所降低,改善了淀粉力学性能差的缺点,氧化淀粉与聚乳酸之间相对于整个复合体系的依赖性增强,是氧化淀粉与聚乳酸材料两相间的黏合力得到提高,因此淀粉降解材料的拉伸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降解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淀粉是由生物合成的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机原料。淀粉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易生物降解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纺织、粘合剂以及制糖领域,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耗竭,以及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淀粉的开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淀粉也有一些缺点不能直接加工应用,还需先对其改性。目前,改性淀粉多采用化学方法处理,通过改善淀粉的分子结构,以增强某些机能或形成新的特性。但化学法普遍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淀粉的化学改性程度控制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反应不均匀,产品提纯及分散液处理困难,工艺复杂、成本高,污染严重等。
天然淀粉材料因其吸水性强、脆性、强度低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然而根据淀粉分子结构发现分子上存在众多活泼的羟基,可以通过氧化反应、交联反应等途径制备一系列各种性能的淀粉衍生物,还可以在淀粉分子的主链上引入与其化学组成不同的支链,来改变淀粉材料的性质。
酸变性淀粉是指用酸处理的改性淀粉,它是一种可溶性淀粉,溶解后仍保持淀粉的颗粒状态,淀粉的透明性和流动性良好,因此又可称为可溶性改性淀粉。淀粉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与氧化试剂反应所得到的产品称为氧化淀粉,现已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建筑材料、食品工业等领域。淀粉的醇羟基与具有二元或多元官能团的化学试剂形成二醚键或二酯键,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淀粉分子之间架桥在一起,呈多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反应,称为交联反应。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淀粉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形成初级淀粉自由基单体,进一步通过链增长反应得到一个连在淀粉分子上的聚合物链,即接枝共聚物。
淀粉早先应用于材料主要集中在光-生物降解材料领域及生产填充型材料。光-生物降解材料综合了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的作用结果能达到较完全的降解,但是光敏剂的引入有可能带来毒副作用,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论证。而填充型材料则是一种不完全降解材料。近期的研究表明填充了通用材料的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也并非毫无用处,作为非生物降解的通用材料若以很细的纤维状分解在降解材料中,这种共混材料与垃圾一起堆肥,非生物降解部分全部被微生物或其分泌物覆盖,而起到使土壤活化的作用,并能和腐殖质一起稳定地存在于土壤中,但是在土壤中过多的积累有何负面影响尚难预料。因此一些研发机构和厂商将注意力集中于可完全生物降解淀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淀粉材料抗水性低、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淀粉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0~60份淀粉乳液、0.1~0.3份硫酸铜、1~3份复合氧化剂、0.2~0.5份质量分数10%亚硫酸钠溶液,将淀粉乳液、硫酸铜和复合氧化剂混合,放入磁子,并磁力搅拌,得反应液,滴加质量分数10%亚硫酸钠溶液,静置冷却至室温,得悬浊液,抽滤得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滤渣1~3次,并置于50~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研磨,得氧化淀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旭东,未经黄旭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9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色低亚光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菌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