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气囊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0579.9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1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俞伟;王恒军;李亮;赵立林;王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4 | 分类号: | B60R21/0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宁宁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气机 安全气囊 环境图像 控制指令 控制器 图像采集设备 充气气囊 出口气压 判断结果 安全保护技术 保护性能 吸入空气 依次连接 空气通 增压 气压 采集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及系统,涉及安全保护技术领域,该安全气囊应用于车辆,该安全气囊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采集设备、控制器、压气机和压气机充气气囊;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车辆的当前环境图像,并将当前环境图像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的当前环境图像生成碰撞判断结果,并根据碰撞判断结果生成压气机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压气机;压气机用于在接收到压气机控制指令时吸入空气,将空气的气压增压至出口气压,并将达到出口气压的空气通入至压气机充气气囊。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气囊的保护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及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在汽车中是必不可少的装置,安全气囊可以为汽车中的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而现有的安全气囊不能区别车和车碰撞以及车和人碰撞时气囊中的压力,且安全气囊中的气源为单一的外部气源,部分安全气囊只能根据测量的车辆的相对速度、相对距离来决定气囊的开启与否,保护性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及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气囊的保护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应用于车辆,该安全气囊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采集设备、控制器、压气机和压气机充气气囊;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车辆的当前环境图像,并将当前环境图像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的当前环境图像生成碰撞判断结果,并根据碰撞判断结果生成压气机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压气机;其中,压气机控制指令中携带有压气机的出口气压;其中,碰撞判断结果包括待碰撞的对象类别;压气机用于在接收到压气机控制指令时吸入空气,将空气的气压增压至出口气压,并将达到出口气压的空气通入至压气机充气气囊。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控制器用于:根据当前环境图像判断车辆是否符合预碰撞条件;如果是,判断车辆的待碰撞的对象类别,以及计算车辆与待碰撞的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生成包含有待碰撞的对象类别、车辆与待碰撞的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的碰撞判断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压气机控制指令还携带有启动充气时刻,控制器用于:获取车辆的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包括车速、车辆的制动距离、压气机出口压力和压气机充气气囊压力;将目标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压气机控制指令的启动充气时刻,以使压气机在启动充气时刻将达到出口气压的空气通入至压气机充气气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神经网络模型的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训练得到的,且神经网络模型经过交叉验证算法的验证。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安全气囊还包括化学物质气囊;化学物质气囊内有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气囊用于在达到预设的气囊充气条件时,触发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扩充化学物质气囊。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安全气囊还包括带动压气机转动的涡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压气机和压气机充气气囊之间设置有电控阀门;电控阀门还和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电控阀门的开闭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安全气囊还包括安全气囊故障灯,用于在安全气囊发生故障时点亮,以发出故障提示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图像采集设备包括摄像头或/和雷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05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