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7313.0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2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冯红霞;常云鹤;马立志;王瑞;刘晓燕;何劲;周笑犁;雷霁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D9/007 | 分类号: | A23D9/007;A23D9/013;A23D9/04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状液 总添加量 粉末油脂 单脂肪酸甘油酯 蔗糖脂肪酸酯 琥珀酸单甘酯 六偏磷酸盐 变性淀粉 油茶籽油 水酶法 油茶籽 制备 不饱和脂肪酸 微胶囊化处理 磷脂 包埋材料 喷雾干燥 稳定性强 剪切 脂溶物 富含 均质 加热 蛋白质 | ||
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包括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0:1、1:0,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4%‑3%;或者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使用比例为7:3、8:2、9: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5%‑1.5%;经过加热、剪切、搅拌、均质、喷雾干燥而得。本发明利用乳状液中油茶籽油脂、蛋白质、磷脂及其他脂溶物含量丰富的特性,添加包埋材料对其微胶囊化处理,得到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溶解性、稳定性强的油茶籽粉末油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酶法制油副产物的利用,具体为一种利用油茶籽水酶法制油过程中的乳状液,添加稳定剂制取的粉末油脂。
背景技术
油茶籽富含山茶甙、茶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且脂肪酸成分组成合理,其中油酸含量达到85%左右,营养价值较高,其功能可与橄榄油媲美,有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等功效。
水酶法制取油茶籽技术方法已经逐步成熟,此技术最大优点就是利用生物酶技术,在节能、环保、温和的条件下同时得到优质油茶籽油与油茶籽蛋白,能够弥补目前溶剂浸出提油工业化生产中溶剂残留、环境污染及饼粕变性严重利用率低的缺点。但水酶法工艺过程,副产物乳状液中含有丰富的油茶籽油脂、蛋白质、磷脂及其他脂溶物,蛋白质作为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减小了油脂和水相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形成油水共存乳化体系。极大一部分油脂都存在于乳状液中,且性质十分稳定,造成油脂、蛋白质、水形成的非均相体系无法被充分破除释放油脂,造成工业化生产中破乳困难回收利用难度大、成本高,成为水酶法制取油茶籽油工业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
中国专利201110428977.X公开了《一种以变性淀粉和醇溶蛋白为壁材制备粉末油脂的工艺》,由以下步骤构成:(1) 在水中加入变 性淀粉,搅拌加热至全部糊化;(2) 配制玉米醇溶蛋白溶液;(3) 将玉米醇溶蛋白与变性淀粉混合,加入脱水山梨酸硬脂酸酯均匀混合;(4) 加入植物油脂混合搅拌;(5) 均质制成油 / 水型乳化液;(6) 喷雾干燥得到微胶囊粉末油脂。
中国专利2012101788287公开了《多孔淀粉改性方法及在粉末
油脂的应用 》,先用氯化钠、氢氧化钠对多孔淀粉碱化,碱化完全后,用环氧氯丙烷对多孔淀粉进行交联改性,以交联酯化多孔淀粉为壁材,紫苏籽油、葡萄籽油、松籽油或橄榄油为芯材,在芯壁材质量为 2:1~4:1、包埋温度 40~55、包埋时间 30~60min 的条件下包埋。
还有中国专利921016832公开了《香油粉末油脂的生产方法》,而本发明人首次利用油茶籽油制备粉末油脂,经检索没有相同专利申请,其次本发明人用的是琥铂酸脂和六偏磷酸盐,这个目前是一种新型的乳化剂,第三本发明的工艺条件及过程不同于背景技术。且水酶法是目前因为乳状液残油过高,还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而现有乳状液一般都要破乳后才能利用,本发明直接省去了破乳环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水酶法制取油茶籽油过程中乳状液破乳困难,回收利用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该粉末油脂利用乳状液中油茶籽油脂、蛋白质、磷脂及其他脂溶物含量丰富的特性,添加包埋材料对其微胶囊化处理,得到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溶解性、稳定性强的油茶籽粉末油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按重量比计,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0:1、1:0,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学院,未经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7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抗衰老大豆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麻辣芝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