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用户移动特性的跟踪区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3725.1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4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时岩;陈山枝;赵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60/00;H04W68/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李欣;项京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用户 移动 特性 跟踪 区划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用户移动特性的跟踪区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利用预设的提取方法在用户GPS定位点中确定的途经点和停留点,然后依此确定跟踪区的总数目和各跟踪区的区域中心的坐标值初始值,初始化当前距离权重和当前访问频率权重,再执行以下聚类过程:根据相关参数和预设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各小区与各跟踪区的区域中心的相似度,并将各小区归类到与其相似度最大的跟踪区中,得到当前聚类结果;如果当前聚类结果与上一聚类结果不相同,则返回执行聚类过程;如果当前聚类结果与上一聚类结果相同,则将当前聚类结果作为跟踪区的划分结果。采用本发明,划分的跟踪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避免频繁的位置更新,降低位置管理的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用户移动特性的跟踪区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人的移动过程反映着纷繁复杂的移动特性,对诸多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无线通信、移动定位、传感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带有定位功能的移动终端的普及,获取长周期、大规模、高精度的个体移动轨迹成为可能,这些轨迹对应的数据为分析人类移动行为提供了充足的资源。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发掘等方法对这些收集到的真实的大规模个体移动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用户移动行为的特征,从而将其运用到位置管理技术中。在通信技术领域中,为了支持移动用户在整个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移动时,为其提供连续性的通信和业务,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通过位置管理技术实现对移动用户位置的跟踪。在位置管理技术的研究中,位置管理技术通常包括位置更新和位置查找,其中,位置更新和位置查找均以位置管理相关区域(可以称为位置区、跟踪区或寻呼区等)的划分为基础。
在4G及5G网络中,移动性管理实体在进行位置管理相关区域的划分时,通常将用户的移动轨迹划分成一系列的跟踪区(Tracking Area,TA),每个跟踪区包含一个或多个蜂窝小区,一组TA可以组成一个跟踪区列表(TAL,Tacking Area List)。现有技术通常使用建模和聚类等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跟踪区进行划分,在进行聚类时,通常采用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并且只从空间的角度进行聚类。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进行聚类时,现有技术采用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并且只从空间的角度进行聚类,这样会导致移动用户在两个相邻的跟踪区间移动时出现频繁的位置更新的情况,并且位置管理的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用户移动特性的跟踪区划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避免移动用户在两个相邻的跟踪区间移动时出现频繁的位置更新的情况,并降低位置管理的开销。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移动特性的跟踪区划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预设的基于时间的途径点提取方法和预设的基于阈值的停留点提取方法,在用户移动轨迹数据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点中,确定途径点和停留点;
根据所述途径点和所述停留点,确定跟踪区的总数目和各跟踪区的区域中心的坐标值初始值;
初始化当前距离权重和当前访问频率权重;
执行以下聚类过程:根据所述当前距离权重、所述当前访问频率权重、所述跟踪区的总数目、所述各跟踪区的区域中心的坐标值、所述轨迹数据经过的各小区的坐标值、所述各小区的访问频率、所述各跟踪区的区域中心的访问频率和预设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所述各小区与所述各跟踪区的区域中心的相似度,并将所述各小区归类到与其相似度最大的跟踪区中,得到当前聚类结果;
如果所述当前聚类结果与上一聚类结果不相同,则根据所述当前聚类结果中各跟踪区包含的各小区的坐标值和各小区的访问频率,更新所述各跟踪区的区域中心的坐标值和所述各跟踪区的区域中心的访问频率;根据预设的距离权重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访问频率权重计算公式,更新所述当前距离权重和当前访问频率权重,并返回执行所述聚类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3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