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四足机器人脊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8213.3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黎晓强;宋春宵;张元;张鹏;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地震救援 脊柱装置 脊节 四足机器人 万向联轴器 间盘 机器人 蜗轮蜗杆减速器 并联组成 导向杆套 对称设置 减震功能 伺服电机 控制器 柔韧性 后端盘 前端盘 两组 上脊 串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脊柱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四足机器人脊柱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震救援四足机器人的脊柱柔性不足、缺乏减震功能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机器人脊柱装置包括:脊前端盘,前脊柱组,脊间盘,后脊柱组,脊后端盘和控制器。前脊柱组包含上脊节、左脊节和右脊节,前脊柱组和后脊柱组总共由六个相同的脊节分成两组并联组成,并且对称设置在脊间盘两侧,每个脊节包含万向联轴器、导向杆套、蜗轮蜗杆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本发明脊柱组通过万向联轴器串联,扩展了脊柱的运动范围、提升了脊柱的柔韧性。该装置用于地震救援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脊柱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机器人脊柱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我国每年或多或少会发生震级不一的地震,地震总是伴随着伤亡,需要我们动用各种机器人搜救受伤人员,而地震灾区中的路面往往被废墟覆盖,还有高低不平的石阶,如何进行地震后的救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由于移动速度快、控制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一直是地面移动机器人的首选移动方式。但是,现有的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很难进入地震废墟中进行工作,这就促使了四足机器人的发展。随着四足机器人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外很多科研院校都开展了四足机器人的相关工作。
2006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资助,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研发的BigDog系列仿生四足机器人,它将仿生四足机器人的研究推上了巅峰。该仿生四足机器人的腿部机械结构模仿自爬行四足动物的腿部结构,以左右迈步方式对抗外界干扰,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性,液压驱动系统提供动力,具备攀爬25度的上斜坡和35度下斜坡的能力,理论上拥有穿越陆地上四分之三地形的运动能力。但是该仿生四足机器人的机身采用刚性机械结构,在复杂非结构地形下运动容易产生冲击损坏,而且该仿生四足机器人结构复杂、功耗大,缩短了机器人在地震环境下有效的工作时间。
2015年,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在Scalf-1实验原型机的基础上发展出有中国版的“大狗”之称的Scalf-2仿生四足机器人。该仿生四足机器人具有8个自由度和4个横摆主动自由度的液压驱动结构,该仿生四足机器人具有一定的抗侧向冲击和地形适应能力,是国内在大型负载仿生四足机器人研制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同年,上海大学设计的XDog实现了类似BigDog的动平衡性能,该机器人每条腿有三个自由度,在机器人四肢上设有减速器,直接加电驱动,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对于外界干扰仍然能保持动态平衡。但是,该仿生四足机器人采用刚性机械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冲击损坏,增加维修成本和时间。
2017年,浙江大学控制学院联合杭州南江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一款“赤兔”仿生四足机器人。该仿生四足机器人机器人有12个自由度,每条腿3个自由度,其中髋关节有2个自由度(一个俯仰、一个侧摆),膝关节1个俯仰自由度。机器人电机和减速机构都布置于机体上方,并且腿部进行了轻量化和低惯量化设计,这使得机器人在运动时加减速更快,电机能耗又不至于过高。但是,该仿生四足机器人也采用刚性机械结构,缺乏柔性,在地震狭窄的废墟环境下机体运动范围不足。
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690265.3公开了一种仿生奔跑四足机器人,包括腿部、前肩梁、后肩梁和脊椎,脊椎两端分别固定于前肩梁和后肩梁的中部,该发明通过电动机带动连杆运动,进而拉着腰部滑块沿着圆柱导轨做竖直滑动,腰部滑块的上下滑动带动脊椎沿竖直方向上下同步弯曲。上述发明中的脊椎采用曲柄滑块的机械机构,电机带动曲柄滑块做往复运动实现脊柱在竖直方向的弯曲,该四足机器人的脊椎自由度低,灵活度不足,仅能实现竖直方向的弯曲,腰部过于依靠脊椎中部的柔性薄板,减震性能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8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轴双引拔多功能应用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的机器人用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