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5309.1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1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关矢隆行;芳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在从车辆前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抑制角撑板部件从前侧车架剥离。该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2、12),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由内侧的内侧车架(12a)和外侧的外侧车架(12b)构成;角撑板(38),其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2)的车辆前方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且具有倾斜部,在俯视观察下,该倾斜部以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接近各前侧车架(12)的方式倾斜,外侧车架(12b)的车辆前方端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宽的扩宽部(13),角撑板(38)具有与扩宽部(13)在上下方向固定的固定部(59)。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一种汽车等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左右一对前侧车架的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固定有角撑板(第1突出设置部)的车身前部构造。
该角撑板配置在用于吸收自保险杠横梁输入的冲击载荷的左右一对压溃容器的车辆后方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53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前部构造而言,角撑板以朝向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固定(在外侧横向固定)。
因此,例如,担心在从车辆前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因传递到前侧车架的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的碰撞载荷导致角撑板自前侧车架剥离。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从车辆前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能够抑制角撑板部件自前侧车架剥离的车辆前部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左右一对前侧车架,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由内侧的内部件和外侧的外部件构成;以及角撑板部件,其配置在各所述前侧车架的车辆前方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且具有俯视观察下以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接近各所述前侧车架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所述外部件的车辆前方端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宽的扩宽部,所述角撑板部件具有与所述扩宽部在上下方向固定的固定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获得在从车辆前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能够抑制角撑板部件从前侧车架剥离的车辆前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车辆的车辆前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前部的俯视图。
图3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左前侧车架的车辆前方端部的立体图、图3的(b)是表示在图3的(a)所示的左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附设了角撑板和安装托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左下构件和左前侧车架等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左下构件和左前侧车架等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左下构件的车辆前方端部的支承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角撑板的延伸设置部的立体图。
图8是从车辆后方侧(背面侧)观察连结板而得到的局部省略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6的IX-IX线的端面图。
图10是沿着图6的X-X线的端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身前部
12 前侧车架
12a 内侧车架(内部件)
12b 外侧车架(外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53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挂车大梁及具有该半挂车大梁的车底架
- 下一篇:一种机动车辆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