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及其折叠和展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6484.3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8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冀湘元;刘新林;刘健宇;冀湘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宇航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30 | 分类号: | B64C1/30;B64C1/00;B64C27/08;B6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8 | 代理人: | 丛芳 |
地址: | 101200 北京市平谷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旋翼 头部连杆 尾部连杆 自锁机构 垂直 折叠结构 拆下 可折叠结构 头部罩壳 旋转尾部 运输成本 对齐 携带 可操作 平稳性 尾端 推动力 | ||
本发明公开了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及其折叠和展开方法,该结构包括:头部罩壳、两个头部连杆、两个尾部连杆,头部连杆与尾部连杆通过连接及自锁机构连接,每个头部连杆和尾部连杆的上方和下方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旋翼。该折叠方法包括,步骤1:定位旋翼;步骤2:拆下尾部连杆的尾端,围绕连接及自锁机构旋转尾部连杆,使其与头部连杆对齐;步骤3:拆下连接及自锁机构,并将连接及自锁机构朝向无人机尾部靠近。该展开方法与折叠方法相反。本发明为可折叠结构,折叠后携带,降低携带、运输成本,旋翼给垂直起降无人机提供向上的推动力,提高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平稳性,增加了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可操作性,可操作的动作更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及其折叠和展开方法,属于垂直起降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2015年第16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中航展出的VD200垂直起降无人机,引起世人极大关注。据称,VD200拥有全球领先的垂直起降系统,它既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又能按固定翼的方式进行高速水平飞行。英媒认为,和同样大小的无人直升机相比,飞翼布局设计令VD200在载荷与性能上,都具有优势。
目前,无人机是陆海空军不可或缺的情报、监视与侦察平台。对于海军而言,由于受地球曲率的限制,一般舰载雷达只可探测约40公里内的低空或海面目标,而更远处的低空或海面目标,则完全被地平线(也叫天际线)所遮挡,所以中国能发展出像VD200这样的垂直起降无人机,意义重大。
但是,目前的垂直起降无人机还没有采用增设结构增加旋翼的,无人机的旋翼均是固定在机身上的,或者,目前大多数都是直接从机翼前后加出旋翼,需要重新改动旋翼内部的结构以及航电系统,由于机身的自身形状限制,给研发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及其折叠和展开方法,打破传统思维,提供通过增设结构,给无人机提供更多的旋翼,给无人机的飞行带来更多的可操作性,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包括:
用于安装在垂直起降无人机机头位置的头部罩壳;
两个头部连杆,其前端分别能转动地连接在头部罩壳的两侧;
两个尾部连杆,其前端分别能转动地连接在头部连杆的尾端;一个头部连杆与一个尾部连杆连接,且对称位于垂直起降无人机的水平两侧;
若干个旋翼,每个头部连杆和尾部连杆的上方和下方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旋翼。
每根头部连杆和尾部连杆均设置有两个旋翼,且靠近头部连杆与尾部连杆的连接处的旋翼均设置在头部连杆和尾部连杆的下方,其它旋翼设置在头部连杆或尾部连杆的上方。
所述头部连杆和尾部连杆通过连接及自锁机构连接,所述连接及自锁机构包括:
固定连接构架,用于连接尾部连杆;
旋转连接构架,用于连接头部连杆;
旋转轴,旋转轴与固定连接构架固定连接,旋转连接构架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
限位挡板,固定连接构架和旋转连接构架内均设置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用于限位固定连接构架和旋转连接构架能够旋转到达的角度;
垂直起降无人机的两个中部机翼的下方设置有自锁套筒,所述旋转轴能够插入到自锁套筒中,且定向旋转后与自锁套筒锁死。
所述旋转轴靠近其顶部相对设置有两根径向伸出的锁柱,
所述自锁套筒朝向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锁道,所述锁道从自锁套筒的边缘开口并朝向自锁套筒圆周倾斜,锁柱的直径不大于锁道的宽度,旋转轴插入自锁套筒的过程中,两个锁柱能够同时从锁道的开口处进入锁道,并与锁道锁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宇航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宇航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64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