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鲜薯做且低断条率的马铃薯米粉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0198.6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3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郑虚;邓英毅;覃维治;刘国敏;屈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19/12;A23L29/30;A23L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米粉 马铃薯 鲜薯 断条 马铃薯浆液 马铃薯泥 米粉制作 沥干 半成品 淀粉 大米浸泡 低温烘干 加工步骤 米粉成品 米粉加工 制作工艺 捣碎 混合物 全密闭 保质期 洗净 削皮 蒸熟 浸泡 挤压 压制 大米 造型 制作 优化 | ||
本发明属米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鲜薯做且低断条率的马铃薯米粉制作方法,马铃薯米粉成品由如下组分制成:马铃薯鲜薯45‑60%、浸泡沥干大米35‑40%,淀粉5‑10%;加工步骤包括:(1)将大米浸泡沥干后磨成米粉;(2)马铃薯洗净削皮后分成两份,一份磨成马铃薯浆液;另一份蒸熟并捣碎成马铃薯泥;(3)将淀粉与米粉、马铃薯浆液、马铃薯泥混合;(4)将混合物压制成半成品米粉,挤压温度为105‑115℃;(5)半成品米粉放到全密闭的焗房焗粉;(6)造型;(7)低温烘干;(8)包装。本发明采用马铃薯鲜薯来制作马铃薯米粉、优化制作工艺,可提高米粉的营养价值、增加米粉的韧性、减少断条率,并延长米粉的保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米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用鲜薯做且低断条率的马铃薯米粉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磷、钙等)、维生素等,可以做主食,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或做辅助食品如薯条、薯片、米粉等。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而且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我国南方冬作区的马铃薯收获季节一般为每年的3-5月份,此时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收获的马铃薯鲜薯含水量较大,很容易腐烂变质,也不适于长途外运,很容易发生滞销,影响农民的收入,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如果能就地加工,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马铃薯深加工主要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其附加值并不高。马铃薯鲜薯需要经过洗涤、磨碎、筛分、分离蛋白质、清洗、脱水和干燥等工序才能加工成马铃薯淀粉,工序繁琐,且加工过程中,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还会增加污染源。马铃薯米粉是近年来开发的一款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其营养价值和口感远超普通的纯米粉。市面上的马铃薯米粉一般都是用马铃薯淀粉和大米混合制成,而不是由马铃薯鲜薯直接制成。且马铃薯的添加量并不高(马铃薯的添加量提高会提高米粉的断条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鲜薯做且低断条率的马铃薯米粉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鲜薯做且低断条率的马铃薯米粉制作方法,所述马铃薯米粉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洗干净削皮的马铃薯鲜薯45-60%、浸泡沥干大米35-40%,淀粉5-10%;
采用上述组分制作马铃薯米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大米洗干净后浸泡并沥干称重,磨成米粉待用;
(2)将马铃薯鲜薯洗干净削皮后按重量比(7-9):(1-3)分成两份,重量重的那份粉碎后磨成浆液并密封装好;重量轻的那份蒸熟后捣碎成马铃薯泥;
(3)将淀粉与步骤(1)和(2)的米粉、马铃薯浆液、马铃薯泥混合并搅拌均匀;
(4)将步骤(3)的混合物放入米粉压榨机压丝制成半成品米粉,米粉压榨机内的挤压温度设置为105-115℃;
(5)将步骤(4)的半成品米粉放到密闭的焗房内焗粉4-10小时;
(6)将步骤(5)处理过的半成品米粉进行松粉造型;
(7)将步骤(6)处理过的半成品米粉放入烤房烘干;
(8)将步骤(7)处理过的米粉进行包装,即得到成品米粉。
进一步的,所述淀粉为绿豆淀粉、木薯淀粉、甘薯淀粉、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麦类淀粉、藕淀粉、玉米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步骤(1)中,大米洗干净后用常温自来水浸泡4-6小时。如温度较低,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或采用温水浸泡。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马铃薯鲜薯磨成浆液后用窄口桶盛放,再用桶盖或保鲜膜密封,避免与空气接触面大而容易氧化变色。。
进一步的,步骤(3)中,淀粉、米粉、马铃薯浆液、马铃薯泥混合后放在密闭容器中,减少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01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