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钩吻减毒存效的配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2546.4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9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森;吴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K36/56;A61P35/00;A61P27/02;A61P37/02;A61K35/6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钩吻减毒存效 配伍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伍及炮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钩吻减毒存效的配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具有毒性的钩吻进行配伍,对抵当汤中的水蛭、虻虫、大黄及桃仁的配比及炮制方法的改进,相比传统的抵当汤炮制方法,采用分别提取后混合的方式,其中水蛭、大黄均采用醇提的方式,代替传统技术炮制中将各成分混合煎煮的炮制方法;将分别制得的水蛭提取液、虻虫提取液、大黄提取液和桃仁提取液混合,浓缩至粉末,用25‑35mL纯水溶解,得到抵当汤药液后与钩吻提取液混合,使得到的组合物能够消减钩吻的毒性,同时能够保持钩吻的药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伍及炮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钩吻减毒存效的配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钩吻为马前科胡蔓藤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有毒植物。中医对其早有记载与应用,《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其主金疮、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疰蛊毒。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钩吻在临床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镇静镇痛、散瞳、影响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功能,尤其在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和肿瘤患者镇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国外,美国药物索引(1975年)收载了钩吻制剂13种,1986年增加到18种。生物碱是其主要化学成分,既是活性成分,也是毒性成分,由于其毒性太大,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安全指数小,不乏有钩吻中毒的临床报道,极大影响临床安全用药。面对其极大的毒性和显著而独特的临床疗效,如何趋利避害,无疑是中医药应用钩吻研究的一大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国内外学者通过多种途径探索了降低钩吻不良反应的方法,均未从根本上解决钩吻的毒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配伍在保存钩吻药效的同时减轻钩吻的毒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钩吻减毒存效的配伍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备而成:
钩吻干品5-15份、水蛭粗粉12-20份、虻虫1-5份、大黄12-20份、桃仁1-3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钩吻减毒存效的配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称取同一植株的钩吻药材干品5-15g,浸泡1-3h,于水煎煮2次,每次30min,合并滤液,浓缩并转移定容至10mL,即得到钩吻提取液;
步骤2:称取水蛭粗粉12-20g,于70%的乙醇中浸泡并回流提取3次,将3次浸泡及回流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制得水蛭提取液;
步骤3:称取虻虫1-5g,在95%酒精中脱水1-3h,再移入丙酮液中脱脂2h,将已脱水脱脂的样品放置过夜,干燥,粉碎至粉末状,溶于0.01mol/L盐水中,进行3次浸泡并得到滤液,将3次浸泡得到的滤液混合,制得虻虫提取液;
步骤4:称取大黄中药材12-20g,以5倍质量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经加热回流提取3次,将3次回流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大黄提取液;
步骤5:称取桃仁1-3g,粉碎,加入6倍质量的沸水中,煎煮25-35min并过滤,经过2次煎煮及过滤,将2次得到的滤液混合,得到桃仁提取液;
步骤6:将制得的水蛭提取液、虻虫提取液、大黄提取液和桃仁提取液混合,浓缩至粉末,用25-35mL纯水溶解,得到抵当汤药液;
步骤7:将钩吻提取液与抵挡汤药液混合,得到钩吻减毒存效的配伍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25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猪肺疫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