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组合X射线毛细管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6512.8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8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乐孜纯;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23 | 分类号: | G01N23/223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组合 射线 毛细管 荧光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组合X射线毛细管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系统包括X射线光管、可见光激光器、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样品台和X射线探测器及其信息采集分析模块,所述X射线光管或可见光激光器均和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样品台的被测样品位于同一光轴上,所述X射线探测器贴近被测样品放置;所述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因X射线辐射不可见,先利用可见光激光器进行系统光轴校准,所述可见光激光器用于校准,校准完成后,将发出不可见的X射线辐射的X射线光管移入系统光轴,同时可见光激光器移出系统光轴;
2)利用基于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形成荧光探测微束,所述X射线探测器与信息采集分析模块相连;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包括2个以上X射线毛细管透镜和组合X射线毛细管机械紧固件,所述X射线毛细管透镜是一种基于反射效应的X射线聚光器件,能够对多波长X射线辐射进行二维聚焦,形成点状聚焦焦斑;所述X射线毛细管透镜入射端尺寸大于出射端尺寸,其出射端到焦斑的尺寸称为X射线毛细管透镜的后焦距;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机械紧固件起固定X射线毛细管透镜的作用,依据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的组合布局,在其内部安置并固定2个以上X射线毛细管透镜;
3)X射线光照射在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上,位于不同位置的每一个X射线毛细管透镜分别对入射其的那部分X射线光聚焦,多个焦斑的叠加最终形成X射线探测微束,并照射到样品台上的被检样品;
4)所述X射线探测器贴近样品台上的被测样品放置,收集X射线探测微束照射被测样品所产生的二次荧光,并送入信息采集分析模块进行荧光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X射线毛细管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水平导轨和垂直导轨,所述垂直导轨、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和样品台依次可水平移动地置于水平导轨上,所述X射线光管和可见光激光器置于垂直导轨上,所述垂直导轨和水平导轨的机械轴相互垂直;所述步骤1)中,所述X射线光管和可见光激光器,通过垂直导轨的轨道移动交替移入/移出系统光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组合X射线毛细管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中包含(M+1)个参数完全相同的X射线毛细管透镜,所述M为正整数且M≥1; 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沿其光轴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的光轴与阵列中零级X射线毛细管透镜的光轴重合,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的光轴与组合中非零级X射线毛细管透镜的光轴夹角为θ,所有非零级X射线毛细管透镜布置在与光轴同心的同心圆上,所述同心圆的半径依据下列公式计算:
入射端同心圆半径r1:r1≥l·tanθ+2a (1)
出射端同心圆半径r2:r2≥2b (2)
其中a为X射线毛细管透镜入射端半径、b为X射线毛细管透镜出射端半径、l为X射线毛细管透镜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组合X射线毛细管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中(M+1)个X射线毛细管透镜的布局结构,使得所有(M+1)个X射线毛细管透镜聚焦的焦斑在相同位置,并位于光轴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组合X射线毛细管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台距所述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的距离,与X射线毛细管透镜的后焦距尺寸相同; 所述样品台能够进行升降、两个维度的平移、两个维度的角度偏转,共5个维度的调节;所述5个维度的调节,是为了能对置于其上样品进行位置的精确调节,使得从组合X射线毛细管器件出射的X射线探测微束照射到被测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5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