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7397.X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3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力;唐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13/04 | 分类号: | F16F13/04;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132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分隔膜 驱动装置 引擎连接 弹性膜 悬置装置 发动机 上腔室 支撑件 控制驱动装置 隔离发动机 壳体分隔 室内流体 辊连接 上端口 舒适性 下腔室 枢接 下腔 整车 车身 抵消 体内 传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包括壳体、引擎连接件、支撑件、分隔膜和弹性膜,引擎连接件设置于壳体的上端口,支撑件与引擎连接件连接,分隔膜设置于壳体内,并将壳体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弹性膜设置于分隔膜的下方,壳体底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弹性膜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的枢接辊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壳体上。本发明将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底部,通过控制驱动装置带动分隔膜上下作动,进而推动上腔室和下腔室内流体的运动,从而与发动机产生的振动相互抵消,起到隔离发动机振动向车身传递的作用,提高整车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汽车发动机的振动会经发动机悬置传递到车身,这不仅会影响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更影响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因此,开发出更好的悬置来隔离发动机振动向车身的传递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其既具备了低频高刚度、大阻尼的特性、又具备了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的特性,能够有效隔离发动机振动向车身的传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包括壳体、引擎连接件、支撑件、分隔膜和弹性膜,引擎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口,支撑件与引擎连接件连接,分隔膜设置于壳体内,并将壳体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弹性膜设置于分隔膜的下方,壳体底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弹性膜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的枢接辊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壳体上。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环绕设置于下腔室的内壁上。通过流体通道将封闭的上腔室与下腔室连接。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弹性膜的一端卡接于固定槽内。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部。通过凸起部抵压住弹性膜,从而将弹性膜固定在壳体内壁上。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分隔膜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流体通道的壁体上,另一端固接于驱动装置的枢接辊上。枢接辊能够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带动分隔膜,从而产生能够抵消发动机产生的低频或高频振动。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分隔膜包括第一弯折弧部和第二弯折弧部,第一弯折弧部与第二弯折弧部的弧度相同。通过第一弯折弧部和第二弯折弧部组合成喇叭状的分隔膜,通过连接枢接辊与流体通道的外壁将壳体内腔分为密封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两部分。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弧状凸起。弧状凸起能够用于增强支撑件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引擎连接件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弹性橡胶块。弹性橡胶块呈扇形状,用于支撑引擎连接件,增强了引擎连接的件的刚度,有益于消除大振幅,提高隔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发动机的震动对车身的影响。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弹性膜呈波纹状。
前述的一种发动机主动悬置装置中,所述流体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状、正方形状、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为满足不同设计需求,流体通道的横截面可为不同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底部,通过控制驱动装置带动分隔膜上下作动,进而推动上腔室和下腔室内流体的运动,从而与发动机产生的振动相互抵消,起到隔离发动机振动向车身传递的作用,提高整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分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化工学院,未经吉林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73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