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新生儿黄疸的配方粉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9719.7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1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9 | 分类号: | A23L33/19;A23L33/18;A23L33/10;A23L33/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生儿黄疸 配方 胆红素 花生四烯酸油脂 葡萄糖醛酸内酯 中链甘油三酯 复合矿物质 复合维生素 混合植物油 乳清蛋白粉 白蛋白肽 黄疸症状 葡萄糖浆 婴儿黄疸 营养支持 黄疸 重量份 新生儿 制备 代谢 体内 缓解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新生儿黄疸的配方粉,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乳清蛋白粉8份,葡萄糖浆60份,混合植物油18份,中链甘油三酯1份,DHA藻油0.1份,花生四烯酸油脂0.1份,白蛋白肽2份,葡萄糖醛酸内酯0.1份,复合维生素0.2份,复合矿物质0.5份。本发明还公布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降低新生儿黄疸的配方粉,能够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给婴儿黄疸期提供营养支持,缓解黄疸症状,帮助消退黄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新生儿黄疸的配方粉。
背景技术
一、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伤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
二、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的生成
胆红素是一种四吡咯色素,其来源主要为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在体内从血红素形成胆绿素,继而还原为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1g血红蛋白可递解为34mg胆红素。
2.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
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大部分很快与白蛋白联结,此不但利于体内运输,还可阻止胆红素透过半透膜如细胞膜、胎盘、胆囊、血脑屏障。过多的游离胆红素可与脑部基底核的脂类结合,并干扰脑的正常功能,称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1g白蛋白可联结15mg胆红素。
3.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
(1)摄取:肝细胞膜特异受体:当白蛋白-胆红素复合物通过肝窦壁时,胆红素与白蛋白解离,只有胆红素被肝细胞膜特异受体所摄取。肝细胞浆内载体蛋白:Y蛋白与Z蛋白为肝细胞浆内载体蛋白,利用其对胆红素的高亲和力,从细胞膜上接受进入胞质的胆红素,并将它运至内质网,即很快进入肝细胞内。Y蛋白(碱性蛋白,含量多,优先结合胆红素)是肝细胞内主要的胆红素载体蛋白;Z蛋白(酸性蛋白,含量少)是另一种胆红素载体蛋白。
(2)转化:内质网的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进入肝细胞内的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光面内质网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其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极性很低的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变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易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不透过脂膜,不能在肠黏膜吸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脑细胞膜。这样既起到解毒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胆道排泄。
在肝细胞内,胆红素通过其丙酸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生成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一分子胆红素与两分子葡萄糖醛酸结合。
4.胆红素在肠道中的排泄和重吸收
结合胆红素经肝及随胆汁排入肠内,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脱去葡萄糖醛酸,变为尿胆原。后者大部分氧化为尿胆素从粪便排出,称粪胆素;一部分尿胆原由肠吸收回归肝内。回至肝内的大部分尿胆素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所余小部分尿胆原则经体循环由肾排出。
粪胆素原经空气氧化,生成黄褐色的粪胆素,它是正常粪便中的主要色素。当胆道完全梗阻时,因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不能形成粪胆素原及粪胆素,粪便则呈灰白色,临床上称之为白陶土样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新生儿黄疸的配方粉,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给婴儿黄疸期提供营养支持,缓解黄疸症状,帮助消退黄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9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