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5579.3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7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龙;聂青;邹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5/02 | 分类号: | C01G45/02;B01J23/34;B01J35/10;C01B3/3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锰氧化物 二氧化锰纳米片 制备方法和应用 形貌 降解污染物 生产成本低 表面活性 晶格参数 亚微米级 制备工艺 氢气 单斜晶 花瓣状 甲醛 合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形貌为花瓣状,尺寸亚微米级,厚度为0.1‑1nm,比表面积为81.4㎡/g,单斜晶胞的晶格参数是c=7.34,β=103.3°。本发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方法合成的超薄锰氧化物,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超薄锰氧化物结构更薄,比表面积更大、表面活性更强,在降解污染物方面也有更好的效果。所发明的超薄锰氧化物可以在室温下快速以甲醛和水为原料,产生氢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催化分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能源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工业文明的发展都是以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为代价的,由此产生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使得人们不得不关注这些问题。所以,寻找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资源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尤为重要。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绿色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等,其中前三种能源由于能量密度低、不利于储存或受地理条件限制利用成本较高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氢能由于储量丰富、发热值高、便于储存运输、利用形式多样、环境友好、无毒无污染等许多优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报道称在含有高浓度碱的水溶液中甲醛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定量产生氢气,但是产氢的速率非常缓慢。这提供了一种利用水分子间接产氢的新方法,并且与电解水制氧相比,大大的节省了能耗,可直接在室温条件下从水中制取氢气。与此同时,与其他昂贵的产氢材料如硼氢化钠或水合胼相比,甲醛由于原料价格低廉以及产氢产量很高,可认为是更优异的产氢材料。但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甲醛的产氢效率极低,基本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发明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催化剂,对于甲醛在碱性水溶液中产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提供一种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甲醛产氢性能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现有的二氧化锰纳米片变成超薄纳米片,使获得的超薄二氧化锰在催化甲醛产氢效果中更好。能够在室温下持续、快速地降解甲醛产生氢气,且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不引入其他污染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其形貌为花瓣状,尺寸亚微米级,厚度为0.1-1nm,比表面积为81.4㎡/g,单斜晶胞的晶格参数是c=7.34,β=103.3°。
一种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锰酸钾和硫酸锰溶解在水中,充分搅匀后进行水热反应,烘干后再进行煅烧得到多层结构的具有5-6nm的二氧化锰样品;
(2)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步骤(1)所得样品溶解在水中,充分搅匀;
(3)将步骤(2)所得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
(4)取出样品进行干燥,获得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成品。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20g/L。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二氧化锰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之比为1:0.25~1:5。
按上述方案,步骤(3)所述的混合溶液的水热温度为50~150℃,时间是0.5~48小时;所述的干燥温度为室温~100℃。
所述的超薄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应用,其在甲醛产氢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55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