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5689.0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3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魏勇;隋军;王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盖板 导水主板 连接结构 前风挡 固定槽 连接件 支撑板 密封条本体 机罩 卡合 密封条 连接柱 卡孔 槽口 凸设 汽车 垂直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包括通风盖板、前风挡、机罩、导水主板、连接结构、以及密封条连接结构,前风挡于通风盖板上方,机罩于通风盖板远离前风挡一侧的上方,导水主板于通风盖板的下方;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连接柱、以及连接件,支撑板于通风盖板下方且支撑板一端与导水主板固定连接,连接件设置于通风盖板与支撑板之间,连接件沿Z向开设有卡孔,连接柱凸设于通风盖板上并卡合于卡孔中,连接件开设有垂直于Z向的前风挡固定槽,前风挡卡合于前风挡固定槽中;密封条连接结构包括密封条本体和导水主板固定槽,导水主板固定槽设置于密封条本体下方且槽口朝下,导水主板一端卡合于导水主板固定槽中,机罩抵靠于密封条本体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通风盖板是汽车前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安装前挡风玻璃。通风盖板是可覆盖前雨刮电机、前围钣金等零部件,其结构和密封性将直接影响汽车整车的布置,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安装维修便利性。
图1是现有的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现有通风盖板21与前风挡22以及机罩23的机罩内板232的连接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现有通风盖板21与前风挡22的连接,存在卡子25与前风挡22的夹紧力不足,通风盖板21容易沿前风挡22下滑的问题,另外,卡子25装配方向与通风盖板21主安装方向(Z向)不一致,装配时需要先将卡子25斜插入前风挡22,然后再从Z向整体安装通风盖板21,装配过程比较困难;其次,通风盖板21的密封条26与机罩内板232的配合方式,存在通风盖板21需预留密封条26安装面以及布置空间需求较高的问题,再有,由于密封条26直接固定在通风盖板21上,机罩23关闭时对密封条26的冲击力会传递到通风盖板21,而通风盖板21受力作用翻转,造成其与前风挡22配合不良,另外,密封条26与通风盖板21是通过若干个密封条固定卡子27进行固定的,其成本较高。鉴于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能避免上述缺点的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所述汽车通风盖板连接结构包括通风盖板、前风挡、机罩、导水主板、连接结构、以及密封条连接结构,所述前风挡于所述通风盖板上方,所述机罩于所述通风盖板远离所述前风挡一侧的上方,所述导水主板于所述通风盖板的下方;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连接柱、以及连接件,所述支撑板于所述通风盖板下方且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导水主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通风盖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连接件沿Z向开设有卡孔,所述连接柱凸设于所述通风盖板上并卡合于所述卡孔中,所述连接件开设有垂直于Z向的前风挡固定槽,所述前风挡卡合于所述前风挡固定槽中;所述密封条连接结构包括密封条本体和导水主板固定槽,所述导水主板固定槽设置于所述密封条本体下方且槽口朝下,所述导水主板一端卡合于所述导水主板固定槽中,所述机罩抵靠于所述密封条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连接结构还包括盖条,所述盖条设置于所述密封条本体和所述导水主板固定槽相连接的部位且向靠近所述通风盖板一侧延伸,所述盖条与所述通风盖板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本体内部为中空腔体,所述密封条本体上方对称地设置有支撑爪。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连接结构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本体、所述导水主板固定槽、以及所述盖条为一体加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主板固定槽内部设置有第二内卡爪,所述第二内卡爪于两侧抵触所述导水主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风挡固定槽内设置有内卡爪,所述内卡爪与所述前风挡相抵靠以增加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外部设置有外卡爪,所述外卡爪与所述支撑板相抵靠以增加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5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部碰撞车体纵梁加强结构
- 下一篇:前围板加强板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