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轮机进气可控区域喷雾加湿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7468.2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7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林阿强;郑群;贾兴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3/30 | 分类号: | F02C3/30;F02C7/143;F02C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段 进气 燃气轮机 引流 进气气流 圆环结构 喷雾口 导流叶片 导流支板 冷却介质 喷雾加湿 机匣 可控 轮毂 反向布置 加湿冷却 进气区域 开口方向 控制区域 支架固定 进气段 轮毂壁 中空的 中空 加湿 匣壁 圆环 在机 注口 进口 相通 支出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进气可控区域喷雾加湿的装置,燃气轮机的进气区域包括轮毂、机匣,轮毂和机匣之间设置进气导流支板和进口导流叶片,还包括引流架,引流架位于进气导流支板和进口导流叶片之间,引流架包括中空的圆环结构,圆环结构支出分段,分段均与圆环的中空部分相通,分段的一端为冷却介质的注口并固定在机匣壁面上,分段的另一端通过支架固定在轮毂壁面上,圆环结构和分段上均设置有喷雾口,喷雾口的开口方向迎向进气气流的方向。本发明控制区域可以沿径向均匀加湿;同时,所述喷雾口采用反向布置,使所述冷却介质可以作用在进气段较长时间与进气气流接触,以实现更高效加湿冷却进气气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燃气轮机,具体地说是燃气轮机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能源动力行业中燃气轮机具有功率密度大、启动速度快、机动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未来发电技术需要更高的发电效率和功率输出、更低的污染物排放。作为燃气轮机的部件之一,压气机耗功通常占涡轮膨胀功的1/2至2/3,因此降低压气机压缩耗功对增加燃机输出功的作用明显,而燃气轮机进气湿化技术是降低压缩耗功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燃气轮机进气湿化技术也可称为湿压缩技术,通过向压气机内部喷入细小颗粒的液滴进行蒸发,起到对压缩气流的冷却作用,降低了压缩耗功,提升了燃机的输出功率及热效率。因此,作为改善燃机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湿压缩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高效冷却燃气轮机进气来流,从而降低压气机耗功的一种燃气轮机进气可控区域喷雾加湿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燃气轮机进气可控区域喷雾加湿的装置,燃气轮机的进气区域包括轮毂、机匣,轮毂和机匣之间设置进气导流支板和进口导流叶片,其特征是:还包括引流架,引流架位于进气导流支板和进口导流叶片之间,引流架包括中空的圆环结构,圆环结构支出分段,分段均与圆环的中空部分相通,分段的一端为冷却介质的注口并固定在机匣壁面上,分段的另一端通过支架固定在轮毂壁面上,圆环结构和分段上均设置有喷雾口,喷雾口的开口方向迎向进气气流的方向。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喷雾口包括液态水喷雾口和液氧喷雾口。
2、每个分段上设置两个液态水喷雾口,圆环结构上设置液态水喷雾口和液氧喷雾口,态水喷雾口和液氧喷雾口交错布置且均匀分布在圆环结构上。
3、所述的分段有6个,沿圆环结构的周向均匀设置,圆环结构上的态水喷雾口和液氧喷雾口各设置5个。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可以沿燃气轮机进气道垂直中分面全周均匀加湿进气气流,也可以控制所述装置喷雾来加湿某一区域进气气流,由于所述引流架分段控制区采用沿径向均匀布置所述喷雾口,使控制区域可以沿径向均匀加湿;同时,所述喷雾口采用反向布置,使所述冷却介质可以作用在进气段较长时间与进气气流接触,以实现更高效加湿冷却进气气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圆环结构、分段的示意图;
图3为圆环结构及分段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3,本发明关键部件为喷雾加湿装置,安装在燃气轮进气导流支板和压气机进口导流叶片之间适当的位置,喷雾加湿装置一端固定在机匣壁面、另一端依靠支架固定在轮毂壁面,以保证所述安装的牢固性;引流架采用均匀分段管道(控制区)环形拼接的整周布置,每一个分段控制区就是一个控制喷雾区;喷雾口均匀布置在引流架上,引流管道布置在引流架内部,冷却介质利用引流管道并通过喷雾口向外喷射,以实现均匀或局部加湿进气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7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