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3920.6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1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河津礼可;石原丈宽;森泽卓哉;庄井义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提供能够同时实现驾驶员的视野确保和碰撞性能确保的车身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1)具备:前柱,其具有A柱、A柱的后方的A’柱和将A柱及A’柱的下端部之间连结的下框部;以及上侧上构件(10),其设在车轮罩(WH)的上方,与下框部的上构件连结部(40a)连结,从上构件连结部(40a)穿过下框部及A’柱地形成有棱线(A1)、(A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车辆中使正面碰撞载荷从上构件传递到前柱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79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前部构造作为前柱而具备前侧的A柱和后侧的A’柱。在所述车身前部构造中,构成为输入到上构件的正面碰撞载荷主要被传递到前侧的A柱。因此,A柱需要高的碰撞性能,从而难以为了确保驾驶员的视野而使A柱变细。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驾驶员的视野确保和碰撞性能确保的车身前部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前柱,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前柱、在上述第一前柱的后方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前柱、和将上述第一前柱及第二前柱的下端部之间连结的下框部;以及上构件,其设在车轮罩的上方,与上述下框部的上构件连结部连结,从上述上构件连结部穿过上述下框部及上述第二前柱地形成有棱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通过棱线将正面碰撞载荷向第二前柱传递,所以能够使第一前柱变细并同时实现驾驶员的视野确保和碰撞性能确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到的侧视图,是表示拆下图1的侧面板后的状态的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到的侧视图,是表示拆下图5的柱内上构件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将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适用于车辆的右侧的上构件及前柱周围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详细进行说明。在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各图中以箭头示出的“前后”表示车身前后方向,“上下”表示车身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包含上下轴及左右轴的平面(与前后轴正交的平面)称为前额面,将包含上下轴及前后轴的平面(与左右轴正交的平面)称为矢状面,将包含前后轴及左右轴的平面(与上下轴正交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1作为前柱而具备下框部2、从下框部2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前侧的A柱(第一前柱)3、和从下框部2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后侧的A’柱(第二前柱)4。即,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A柱3及A’柱4的下端部彼此通过下框部2而连结。在左右一对的A柱3之间设有未图示的前挡风玻璃。另外,在A柱3与A’柱4之间设有未图示的侧窗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3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构造构件和车辆用构造构件
- 下一篇:无限轨道行驶装置以及移动体